文章

4 伊斯蘭的恐怖主義與恫嚇

分類:基督、穆罕默德與我
發佈於:2011-05-15, 週日

本章我們會探討,在穆罕默德及其繼承者-眾哈里發領導下,穆斯林之突襲與戰役,也會談談這位本應「至仁至慈」的先知的無限殘忍。

穆罕默德比任何一位伙伴奉行種族主義更甚,更不止一次以此自誇;這反映出他一輩子都受著自卑心理影響-因為他很窮,直至25歲環境才改善,而且不識字。

為彌補過去,他為自己積攢財富,讓自己享特權,更自詡為先知;但這個在窮叔叔家裡長大的窮小子,究竟如何得著這麼多財富呢?

赫蒂徹死後的生活

穆罕默德平生第一起好運道,就是娶了赫蒂徹為妻,她從先夫繼承了大筆遺產。赫蒂徹死後,穆罕默德是她唯一的繼承人,他開始富裕起來。當他的先知呼召愈發明顯,穆罕默德需要更多的錢招攏窮人與奴隸,給他們自由給他們錢,使這些人成為第一批跟隨者。

穆罕默德就這樣,在麥加招攏了第一批核心成員,只是麥加人和他自己的族人古萊氏族都不理會他的呼召。後來麥加人愈來愈受不了他的講話和教導,於是向他宣戰,計劃殺死他。穆罕默德成功逃往麥地那,那是他同盟軍(他稱之為Al-Ansar)的城,裡面大多數人都接待、支持他。在那裡,他的跟隨者倍增至60人,然而現在他面臨一個問題-哪來弄錢來支付這麼多人的生活費呢?除了突襲搶掠之外他再想不到其他方法,而這造成殺戮流血。

首四次突襲

往來麥加與大馬士革之間的駱駝商隊經過麥地那,都滿載商品貨物。穆罕默德及其黨徒就偷襲他們,?掠貨物再把商人殺死。這位屬靈領袖在麥地那第一個工作竟然是?殺駱駝商隊,真教人遺憾。

他第一次出師名為伊瓦(Al-Iwa突襲,?掠了古萊氏族[106]一個駱駝商隊。

第二次是巴瓦特(Bawat突襲,?掠了由烏米亞(Umia bin Khalaf)領導、由麥加出發的駱駝商隊。

第三次名為舒拉(Al-Ashira,穆罕默德及其黨羽?掠了前往大馬士革的商隊,他們原本只打算謀財,不料過程中殺害了五個人。

第四次名為拿克拉(Al-Nakhla,這個地方位於麥加與塔伊夫(Taif)之間。穆罕默德的副官阿布德‧阿拉(Abd Allah bin Jahsh)率12人?掠一支主要運送衣物和葡萄乾的商旅,其領隊為哈德拉米之子阿慕爾(Amr bin Al-Hadrami),他在這次搶掠中被殺。拿克拉突襲發生在禁月,本是伊斯蘭禁止打鬥殺戮的。但對穆罕默德而言,這類禁戒不過一紙禁令,沒有實質意義。

面對兩難局面時,穆罕默德一如既往,得到降示經文為他開脫:

他們問你禁月內可以作戰嗎?你說:「禁月內作戰是大罪,妨礙主道,不信真主,妨礙禁寺,驅逐禁寺區的居民出境,這些行為,在真主看來,其罪更大。迫害是比殺戮還殘酷的…」[107]

穆罕默德與隨從說好,?掠得來之物他得20%,其餘歸眾人;幾次突襲下來,穆罕默德與跟隨者累積了不少錢財,可招攬更多人手,做更大的工作。

終於,在遷徙後兩年的齋月,發生了白德爾戰役。[108] 穆罕默德聽說有滿載貨物、由阿布‧蘇富揚(Abu Sufyan,麥加城最富有的人)領導的駱駝商隊從大馬士革下麥加,就帶著300人打算?掠。阿布‧蘇富揚聽說穆罕默德的陰謀,立刻派人回麥加求援兵。

穆罕默德動員由薩伊德‧伊本‧慕德(Sa'd Ibn Mua'dh)領導的同盟軍作戰。米克達德(Al-Miqdad bin Al-Aswad)對穆罕默德說:

我們(指在麥地那加入穆罕默德的同盟軍)會與那些移居者(指與穆罕默德一起從麥加逃到麥地那的人)均分擄物,穆罕默德分得五份之一。只管帶領我們吧,我們可不會像百姓對摩西說:你和你的主出去爭戰吧,我們留在這裡。

米克達德這話甚至成了古蘭經文![109]

穆罕默德很滿意同盟軍與移居者的這個安排,據可靠文獻指:

前行、歡樂吧,安拉已應許我這兩幫人之一,而我看見人被殺。

一如以往,「吉卜利里」給穆罕默德捎來適時的經文:

我是與你們同在的,故你們當使信道者堅定。我要把恐怖投在不信道的人心中。故你們當斬他們的首級,斷他們的指頭。[110]

又降示另一節經文:

你們的主降下天神三千來幫助你們。[111]

古萊氏人嘗試返回麥加,卻發現難以敵擋親穆罕默德的族人;但穆罕默德使他的隨從與弟兄為敵。烏瑪(Umar Al-Hadrami)的兒子阿慕爾(Amer bin Al-Hadrami)是穆罕默德跟隨者,他在戰場上碰見弟兄,就喊他:「啊,烏瑪,我的弟兄!」然而穆罕默德卻下令把他殺死。

白德爾之役就這樣展開了。在這次戰事中,從麥加來的人裡死了400,包括穆罕默德的叔叔阿布‧阿哈卡木(Abu Al-Hakam)。

消息傳到穆罕默德那裡,他要求看叔叔的屍首,一看見,就吐唾沫在他臉上說:「他是這國家的法老。」

然後穆罕默德出去,與部屬分擄物,分好了,他卻殺死了那達爾(Al-Nadr bin Al-Harith),去到扎比亞的時候(Al-Zabia),又殺死阿卡巴(Akaba bin Abi Abita)。

穆罕默德來到麥地那,吩咐把擄物都收集起來:

「是誰勝了他們呢?以這都是我的。誰能戰勝古萊氏人?沒有我,根本就沒有這些戰利品。」

一如既往,穆罕默德立時領受經文為自己開脫:

他們問你戰利品,你說:「戰利品應該歸真主和使者。」[112]

於是穆罕默德把戰利品全據為己有。[113]

白德爾之役[114]

這次戰役是誰發起的呢?是古萊氏人,或是穆罕默德與其跟隨者?蘇富揚領導的駱駝商隊從大馬士革返回麥加,穆罕默德即上前?掠,殺死鏢師,這還不是明目張膽的侵略?難道真主吩咐穆罕默德殺人?貨嗎?哪有真主會吩咐人做如此惡行的?

白德爾之役死傷無數,穆罕默德卻還不滿意,戰後歸家途中還要殺害俘虜。啟程回家時,他殺死那達爾,將臨城門時,又殺阿卡巴。先知竟殺人以自娛,還有甚麼比這更恐怖的呢?

當薩伊德‧伊本‧慕德(Sa'd Ibn Mua'dh)批評部從殺害俘虜時,穆罕默德對他說:「你似乎憎恨他們所作的。」薩伊德答道:「是的,殺害俘虜可不是阿拉伯傳統。」穆罕默德說:「但他們是不信道的啊。」他說:「如果我們跟他們好好談一下,他們可能會當穆斯林的。」然後薩伊德道出其經典名句:「但似乎你更喜歡濫殺,不想留他們活命。」

這場戰役裡最奇怪的事,莫如穆罕默德叔叔阿布‧阿哈卡木的死;他的名字義為智者,但穆斯林卻稱為阿布‧哲海里(即無知之人)。其實阿哈卡木在戰爭裡有機會殺穆罕默德,卻沒有下手,他說:「這是我侄兒,我兄弟阿布德‧阿拉之子,我怎麼能下手呢?」這就是穆斯林所謂「無知之人」的立場。至於穆罕默德及其跟從者的立場,則完全相反,Muhammad bin Abd Al-Wahab在著作裡說:

戰事冷卻下來,敵人都打敗了以後,安拉使者說:「誰知道阿布‧哲海里的下落?」伊本‧慕德出去一看,發現他受傷了,但他與阿法拉之子奧夫(Awfa bin Afra')一起打他,說:「現在誰吃敗仗了?」沒待他回答,伊本‧慕德就用劍把他給砍頭。阿哈卡木被殺前說:「被自己族人殺死的人,還稱得上吃敗仗嗎?」伊本‧慕德乘他受重傷時把他砍頭,然後去告訴穆罕默德,他把阿哈卡木給殺了。穆罕默德說:「讓我去看看他。」穆罕默德看見叔叔的屍首,就啐他說:「國家的法老終於死了。」[115]

那次戰役的俘虜裡,有阿布德‧阿拉曼(Abd Al-Rahman bin Awf),烏瑪雅(Umayya bin Khalaf)和他的兒子阿里(Ali);戰爭後,烏瑪雅的家奴巴拉(Balal)在俘虜裡看見他們。從前巴拉跟隨穆罕默德的時候,烏瑪雅責打他,卻沒有殺他;後來二人成為戰俘,巴拉卻堅持要用劍刺死他們,儘管二人求他饒命。

這多麼殘忍!這是宗教應該做的嗎?且把這種行為,與基督的做法對比一下,基督曾說:

愛你的仇敵,為迫逼你們的禱告。[116]

伊斯蘭聲稱所看見的寬恕在哪裡呢?

若仔細分柝白德爾之役(穆斯林學者稱為軍事征服),就發現這並非一般戰爭。穆罕默德的原意並不是要殺死不信道者,他只想??掠富有的駱駝商隊。蘇富揚一知道穆罕默德的陰謀,立刻派人到麥加召援兵對抗「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這次勝利並非穆斯林聲稱的「真正軍事勝利」。

最重要的問題是,先知的召命,怎會依靠偷竊掠奪來鞏固的?很不幸,穆斯林從他們宗教創始人學功課,所以穆斯林世界充斥著殺戮與欺壓。他們可以隨便殺害基督徒和猶太人,可以見一個殺一個(如果能成功逃脫的話),視為合法,在埃及、還有許多穆斯林國家都這樣做。

可別忘記,他們的宗教乃建基於搶?、突襲與侵略,一點不在乎愛、憐憫與恩慈。試問世上有哪道法律,容許人虐打、殺害戰俘,像對待動物一樣?穆罕默德每回戰爭都以無辜人的血當酒喝,他怎配稱為至仁的先知?

面對這種情況,穆罕默德又領受他的主之降示,為他大開方便之門:

我的主啊!求你不要留一個不信道者在地上。[117]

穆罕默德發動突襲與侵略的背後原因,是要奪取財富與美女。白德爾之役後,他虜來70婦女,阿布‧百克(Abu Bakr)提議放她們走,讓安拉引導她們追隨穆罕默德的召命,成為穆斯林,但穆罕默德更在乎積累財富,所謂召命不過他貪婪之心的幌子。當然,穆罕默德的真主隨時準備好,「吉卜利里」也很快捎下經文,為穆罕默德解圍:

你們在戰場上遇到不信道者的時候,應當斬殺他們,你們既戰勝他們,就應當俘虜他們;以後或釋放他們,或准他們贖身,直到戰爭放下他的重擔。[118]

麥加人就與穆斯林商討,要贖回戰俘,結果古萊氏族人賣掉房產替親友贖身。

穆罕默德突襲古萊氏駱駝商隊,出其不意發動戰爭。商隊裡的都不過商人,帶著貨物從大馬士革回麥加,他們與雇工都不過盡力保護貨物,對抗來掠奪的匪徒而已。

烏胡德之役[119]

白德爾掠奪後,古萊氏族決定要服仇,對抗穆罕默德和他的跟隨者。當蘇富揚一回到麥加,就聚集軍師,要向穆罕默德及其黨徒宣戰。他們動員了三千人出征麥地那,在烏胡德山附近駐?,準備攻城。穆罕默德知道麥地那來了敵軍,不敢出去應戰,打算當他們進城後從房頂上偷襲;烏拜之子阿布德‧阿拉(Abd Allah bin Ubai)同意這策略,但麥地那城的人恐怕婦孺受害,希望穆罕默德出去迎戰,因為在外頭吃敗仗,總比在城裡打仗好。

穆罕默德一黨呼求他的真主,請他下來為他們爭戰。穆斯林聽信他們的話,以為安拉與天神都在他們這邊,是必勝無疑的。(但穆罕默德自己知道安拉或天神都不在他這邊。)穆罕默德對跟隨者說:「我會求安拉與天神為我們打仗。」於是一千人出去迎戰,以為真有一千天神與他們並肩作戰。戰爭開始了,但忽然間,穆罕默德的「天神」卻打敗了,其跟隨者潰逃。看來「吉卜利里」在別處有事忙著;最後只有五人從古萊氏人手中逃脫回來。

烏古德一役之辱,穆罕默德無論如何也得有個交代,人們問:穆罕默德的陣主到哪兒去了?答應一同作戰的二萬天神又到哪兒去了?「穆罕默德,他們到哪兒去了?」在戰役中受重傷的薩德本(Sa'd Ben)問。伊斯蘭的創始群體追問其領導:「阿布‧卡塞姆(Abu Kasem,同伴對穆罕默德的稱呼),這下我們該怎辦?同盟軍不會再信我們了。」

穆罕默德叫追隨者稍等一會兒,用意很明顯,解決辦法他當然知道,「吉卜利里」隨時準備好了。但這次,同盟軍不會輕易被一兩節經文說服的,於是他領受了61節經文![120](他們聽了61節經文才信服)此外,穆罕默德又添了400多句話,都記錄在布哈里與穆斯林兩部聖訓Ahadith內。[121]

烏胡德之役教穆罕默德與徒眾失去了多來辛苦經營財物的70%,他們痛定思痛,與古萊氏族訂定休戰十年協議,只做更保險的零星?掠勾當。停戰協議讓穆罕默德有充足時間恢復元氣,從商族擄來財物與武器。遷徙後四年[122],他成功掠奪達比(Dabeeb)與百慕拿(BerMa'ouna);該年最後一個月,穆罕默德決定?掠納迪爾(Al-Nadir)幾個有錢人(稱為Banu Nadir)。他搶掠他們,擄去財富和女人,當然穆斯林這樣做仍是合法的,他們可以?掠不信道者,強姦被俘的婦女。

因為同盟軍不滿他們在納迪爾的所作所為,先知隨即領受了〈放逐〉,擺平所有問題。似乎他的真主現在特別慷慨,不像從前只降示一兩節經文,而是整章降示,以合理化其行為!

穆萊薩(Al-Muraisa)突襲

 

遷徙後第五年,發生了穆萊薩(Al-Muraisa)突襲。這次可不僅殺戮、搶掠、擄掠人口那麼簡單,穆塔里克人(Mustaliq)敗走,穆斯林搶奪他們的牲畜,婦女,還有許多財物。

這次突襲發生兩起事件,引起穆斯林學者許多疑問與辯論。其一是穆罕默德的嬌妻,阿伊莎與沙夫萬的故事。

下面會詳述兩個故事,你讀著會納罕,當代穆斯林的思想究竟有多不設實際。穆斯林作者指,這些事發生在遷徙後第五年,當時穆罕默德已經六十歲,阿伊莎才十五歲。

阿伊莎與沙夫萬的故事

人人都知道,穆罕默德與阿伊莎圓婚時她才九歲,那種年紀的小女孩當然不懂性事,而且她對於男人,還沒有很成熟的感情感覺。

然而阿伊莎年紀漸長,情感也漸漸成熟,只是她情歸何處呢?似乎當穆萊薩突襲時,穆罕默德等不及回家,竟叫阿伊莎隨軍出征,換言之,當他的部從在沙場殺戮搶奪時,穆罕默德正與阿伊莎在營裡。

阿伊莎與眾妻子一直以來備受侮辱傷害,都逆來順受,這次雖然她也沒有直斥其非,卻將穆罕默德置於非常尷尬的位置。你讀著下面的故事,都會納罕,阿伊莎為何需要這樣呢?

穆罕默德的部從?掠穆塔里克部族後,擄來不少婦女,其中有一位喬瓦里亞(Juwayriyyah bint Al-Harith)樣子很漂亮,穆罕默德想娶她為妻,但因為她是屬於塔比(Thabit bin Qais)的俘虜,穆罕默德得付錢才買得美人歸;做這起買賣的時候,阿伊莎在軍營裡。

阿伊莎有何反應呢?當大軍將凱旋進城之際,她乘駝毛肩輿離開軍營,進到一間被遺棄的小屋裡,七小時後與沙夫萬(Safwan bin Al-Mu'attal)一起回來[123],眾目睽睽雙雙進入麥地那。

阿伊莎與沙夫萬的流言四起,穆罕默德肯定妻子不忠,問阿里該怎麼辦。阿里說他要不跟她離婚,要不殺了她。穆罕默德說離婚,阿里以為他言出必行,然而一整個月過去了,流言依舊在,穆罕默德卻沒有採取任何行動。阿里重申己見,穆罕默德答道,我現在就到她父親家裡跟她離婚,他也真的去了。只是一進阿布‧百克家門,看見阿伊莎,就改變主意,對她說:「阿伊莎啊,安拉為你辯護了。」當然,「吉卜利里」早作好準備,他的真主立時按需要降下經文,為阿伊莎辯護,問題就解決了。[124]

過了沒多久,阿里看見阿伊莎再次有不軌行為,就去告訴穆罕默德。穆罕默德這次決定要殺死她。他與阿里一起找阿伊莎,拔出劍來要殺她;穆罕默德逕自進屋,阿里在門外等著,約一小時候,穆罕默德出來了,滿頭大汗。阿里問他:「堂兄,你殺了她沒有?」穆罕默德說:「阿里,沒有。安拉降示一節經文,再次為她辯護了。」但這次的經文,卻指阿里說謊,「謠言者卻是你們中的一夥人」。[125]

從那天開始,阿里與阿伊莎二人不和;阿里原是報告樂園好信息的人,是穆罕默德派來十位傳道者之一。穆罕默德論阿里說:「他是我堂兄弟,是贖我的弟兄。他是可靠的,是阿布‧泰利伯的兒子阿里。」但穆罕默德的真主為阿伊莎的事,竟然倒過來指他說謊。

古蘭經〈繼承〉篇[126]

穆罕默德與阿里的家族衝突,使先知把〈繼承〉篇從古蘭經刪除,他原本想阿里當繼任的哈里發的。要注意的是,阿里的支持者(什葉派)至今仍堅持古蘭經裡有〈繼承〉篇。

當哈里發奧斯曼修編古蘭時,拒絕把〈繼承〉篇收進其內,堅持把它刪掉。但由於此篇見於伊本‧馬素(Ibn Mas'oud)的古蘭經版本,至今仍為伊朗人,並什葉派人士誦讀,他們約占穆斯林人口40%。因此什葉派的古蘭經有115篇,遜尼派的古蘭經卻只有114篇。這完全因為遷徙後第五年,穆萊薩突襲後發生的一件事而起。

恐怖主義的基礎

這件事與穆罕默德俘虜喬瓦里亞,殺其夫而娶之相類似,我們可見穆罕默德為娶婦女不惜殺其父殺其夫,這是何其殘忍的做法。如上所說,面對穆罕默德這等惡行,阿伊莎以不貞行為反抗。[127] 於此,我不得不再提問:如此惡行合符真主先知的身份嗎?

明顯地,伊斯蘭建基於恐怖主義。它從突襲、殺戮、偷竊,搶掠來往大馬士革與麥加的古萊氏族人開始,繼而掠奪海白爾(Khaybar)和麥地那的猶太人,又搶掠麥地那和塔伊夫的基督徒。歷代穆斯林一直追隨伊斯蘭創始人-穆罕默德-的做法,所以我們今天看見伊斯蘭主義者在埃及搶掠基督徒的商店和教堂,殺人而毫不悔疚。他們怎不會這樣做呢?連他們的先知穆罕默德都搶掠,犯下種種劣行,容許殺害無辜,偷竊別人財產,強姦俘虜淫人妻子!

穆罕默德的恐怖主義與恐嚇行為,都記錄在伊斯蘭最好的先知傳記裡了。[128]

在阿爾及利亞,極端穆斯林會不問情由就殺害無辜,包括穆斯林和非穆斯林,只因為政見或宗教觀點不同,或因為對方是親政府份子。我們必須明白,穆罕默德就是全世界東方和西方穆斯林的榜樣,穆斯林讀他的故事,就會仿傚。

突襲穆斯塔拉的猶太人

在穆萊薩突襲那一年,穆罕默德又突襲穆斯塔拉(Mustala)的猶太人,折磨、殺死他們。許多猶太人逃往麥加,尋求古萊氏族人幫助,因為他們與古萊氏族合作友好。猶太人與蘇富揚見面,當時他是曾受穆罕默德侵害的古萊氏族人領袖。

猶太人與古萊氏族重新立約,雙方分別派猶太人沙龍(Salam bin Al-Haqiq)、並麥加的蘇富揚(Abu Sufyan)做代表簽署條約。(有穆斯林史家稱猶太人曾與穆罕默德立約,後來毀約,但這是假的,其實毀約的是穆罕默德,他主動襲擊商隊、城鎮,殺害猶太人。)

濠溝之役[129]

由於穆罕默德發動好幾次突襲,蘇富揚於是帶領四千人與之對抗。穆罕默德聞訊後,其黨徒問他:「安拉的使者啊,這次天神會為我們爭戰嗎?」然而波斯人薩爾曼(Salman)對他說:「安拉的使者啊,天神他在烏胡德之役為我們爭戰,但結果你都知道了,那次我們輸得很慘哩。為甚麼安拉和天神沒幫助我們打勝仗呢?」穆罕默德沒有回答,薩爾曼又說:「不如我們挖一道濠溝,分隔我方與敵方的城吧。」穆罕默德立刻接受了建議,親自動手挖濠溝。

挖好了,穆罕默德就派三千人,由胡維(Huyay bin Akhtab)領導,準備攻下白努‧古萊扎族(Banu Quraiza)的衛城。胡維要求白努‧古萊扎族領袖卡艾巴(Ka'eb bin Asad)開城門,再三保證他們會安全,當時古萊扎族約有九百至一千人,他們相信胡維,就繳械投降了。胡維帶著古萊扎族人去見穆罕默德,先知卻下令把他們下監牢,等候發落,最後更決定把九百人全判處死刑,婦女孩子則由他與部從均分。穆罕默德殺戰俘的理由是,在圍城的25天裡,阿里聽見他們咒詛穆罕默德;後來俘虜給帶去見他時,他對他們說:「你們這幫豬玀與猴子,竟然敢咒詛我?」因此判他們死刑。

耶穌基督曾說:「要愛你的仇敵,為逼迫你們的禱告。」所為「至慈」的先知穆罕默德,卻殺害那咒詛他的。他甚至行連坐法,不論老少。試問這合乎邏輯嗎?真是出於真主的嗎?至仁至義的先知,你的仁慈跑哪裡去了?

那天穆斯林曾與猶太人立約,如果對方投降的話,就答應不傷害他們,只要交出武器和納貢就好,所以白努‧古萊扎族才繳械投降;可惜穆罕默德沒有尊重約定,下令殺人。

在討論他們如何處置虜來的婦人小孩前,我想先提一下,穆罕默德下令殺那九百人前曾問薩伊德(Sa'd Ibn Mua'dh)意見,薩伊德也同意,但就在他點頭的那一刻,薩伊德竟心臟病發死了。

薩伊德死後,穆罕默德宣布「吉卜利里」告訴他說,樂園之門正為薩伊德而大開,甚至安拉寶座亦為他的死而搖撼;天神為其靈魂歡呼,有七萬天神下來參加其喪禮。你相信嗎?薩伊德同意殺害九百無辜,不論老少,而真主竟然歡迎這樣的人進天園?難道穆罕默德的主是屠夫?

穆罕默德下令傳古萊扎族人,每十個一組逐次帶上來,砍首,屍體丟到坑裡掩埋。執行酷刑時,受害人的妻子在尖叫,撕裂衣服,打自己。穆罕默德繼續屠殺。婦女愈傷心,他們殘殺的心就愈決絕;最後,那天他們殺了九百人。

當時穆罕默德雙手和衣服還沾滿古萊扎族人的鮮血,他命人把俘虜的女子帶上來。一如既往,他挑了最漂亮的女人為妻;穆罕默德曾下令把這婦人的丈夫、三個兄弟在她眼前給殺掉,她名叫雷哈娜(Rihana bint Amro)。穆罕默德對她說:「我不要你做奴隸,你自由了,可以嫁給我。」雷哈娜答:

 

「我寧願做你的奴隸,也不做屠夫的妻子。」

她啐了他一口,希望他殺她。但穆罕默德不會殺漂亮女人的,他把她留著當婢女,縛著她的手腳和她性交。[130]

究竟怎麼樣的真主會派來這樣的先知,當他的衣服沾滿九百人鮮血的那天,就想與女俘虜性交,據那女子形容,她寧願做奴隸也不做「屠夫的妻子」?想到我有許多同胞仍然跟隨這樣的人,不斷的稱他為先知,為真主的使者,我就傷心得淌血。我的同胞實在應該一讀這個人的故事,自然會明白我說甚麼-但願如此!

從那時開始,猶太人就被穆罕默德的跟隨者憎恨,他們還念記著先祖古萊扎族如何被殺、被虐。今天的恐怖主義並非空穴來風!穆斯林-還有他們特別喜愛的血腥殺戮-實在是從先知、還有他的伙伴、繼承者的行為榜樣而來。

篇幅所限,關於那位先知的恐怖主義行為實難一一陳說,光舉一兩個例子,已足以讓人羞愧得冒汗。

法蒂瑪的例子

法蒂瑪(Fatima bint Rabi'a)的故事堪稱上佳例子,因為她地位高,受人尊崇。她不承認穆罕默德是先知,有一次甚至咒詛他,而那稱為「至恕」的先知竟然不原諒她。穆罕默德攻打白努‧法扎拉部族(Banu Fazara)的時候,幾乎殺死所有族人,更俘虜了法蒂瑪和她的女兒。

穆罕默德命人折磨法蒂瑪,正如Al-Athir在書裡記述,[131]方法是命一個貌醜的奴隸在法蒂瑪面前強暴她的女兒,事後穆罕默德召來宰德(Zayd bin Haritha),命他殺死法蒂瑪,儘管許多人替她求情。Al-Tabari記述:

穆罕默德命宰德殺死法蒂瑪,她又稱為烏姆‧奇法(Umm Qirfa)。他命人把她兩腿分別綁在兩匹駱駝身上,然後趕駱駝往相反方向跑,把她分屍。[132]

當時法蒂瑪已是七十歲老婦,只因為曾經咒詛穆罕默德,就給分屍。多麼殘忍!當時已有其他伙伴批評穆罕默德的做法,但先知辯稱是真主感召他這樣做的,有可能嗎?安拉既是「至仁至慈的真主」,怎會這樣殘忍呢?竟有一位真主下這樣殘忍的命令,實在匪夷所思。這與耶穌基督簡直天淵之別,祂被釘的時候,還求天父赦免那些謀害祂的人哩!

莎非亞的故事[133]

類似故事其實屢見不鮮,就好像基納納(Kinana bin Al-Rabi'a)的故事一樣。基納納是穆罕默德攻打海白爾時的俘虜,穆罕默德問他家財寶所藏位置,他就把所有家財都給穆罕默德了。然後先知命人把基納納的妻子帶上來,一面命祖拜爾(Al-Zubeir bin Al-Awam)把基納納綁起來,脫光他的衣服,用燒紅的鐵烙他的很多敏感部位;穆罕默德坐著看,他大腿上坐著基納納的妻沙非亞,強迫她看丈夫被折磨。後來穆罕默德命人把他公開砍首,再娶他的妻子。

如果有其他先知做同樣事情,穆斯林會說:「這是哪門子先知?這人是個屠夫!是希特勒!」會說這個人禽獸不如,不認他為先知。請想一下,這是超乎尋常的殘忍獸行,合乎先知的體統嗎?伊斯蘭之子啊,快快醒來吧!

蒙安拉允准

有的穆斯林離教,就是因為知道穆罕默德犯下種種惡行,知道他不可能是真先知。事實上,在侵掠古雷扎族之後(Kureiza,穆斯林稱為哈達格Al-Khandaq之役),就有三千人離開伊斯蘭。[134]

對於這情況,穆罕默德一如既往,已預備好解決辦法-安拉答覆他,吩咐「吉卜利里」捎來經文。忽然間,有古蘭經文降示他:

他使你們繼承他們的土地、房屋、財產和你們尚未踏過的土地。真主對於萬事是全能的。[135]

然而穆罕默德聲稱,他是得真主充許的。但那確是真主嗎?穆罕默德的真主竟然叫他搶掠、擄?、搶人地業,公開強姦婦女(如法蒂瑪的例子);後來安拉又吩咐他在折磨、用鐵烙基納納,之後殺了他。在法蒂瑪的故事裡,穆罕默德把她綁在兩匹駱駝上然後分屍。這都是穆罕默德的真主吩咐的?安拉降示的古蘭經文(〈同盟軍〉)寫得很清楚。是怎麼樣的真主會下此殘忍命令,容許殺人、強姦、姦淫、搶掠,使別人做奴隸?這位「真主」肯定是穆罕默德自己想象出來的,不可能出於那位至仁至慈的真主。

哈卡德突襲

穆罕默德在古雷扎突襲裡殺了九百人,掠奪財富和婦女,爾後又突襲哈卡德(Al-Harkat),那是鄰近麥地那的一個猶太小村落,突襲的原因,單單因為他侵占古雷扎還不滿意。在這次突襲裡,他把所有村民都殺了。Muhammad bin Abd Al-Wahab寫道:

他們(穆斯林)說,安拉偉大,然後出來攻擊如同一人,圍堵村民,用安拉的劍把他們殺死。[136]

穆罕默德聲稱安拉帶劍殺害無辜者,穆斯林奉安拉之名作戰,但難道他們真的清白?安拉怎會不給祂的孩子機會,就把他們全殺了?村民都沒怎麼犯過特別的罪,祂竟然容許穆罕默德突襲?他們唯一的「罪」,就是其猶太人身份,與海白爾那邊的人有些聯繫。穆罕默德竟然在與他素無仇怨的人身上報仇,殺害所有人,不論男女老幼。整個材落不留活口,只餘下財寶,穆罕默德血洗村莊後就把所有財寶都掠奪了。這事以後,他開始計劃其大侵略。

穆罕默德的野心

穆罕默德幾次突襲都針對古萊氏族,還有海白爾、阿特凡(Atfan)、哈法特(Harfat)等地的猶太人;但穆罕默德及其隨眾的野心不止於此,他們想闖出阿拉伯半島,向拜占庭擴張。穆罕默德曾派一個手下[137]朝見拜占庭國王、伽珊人沙哈比爾(Sharhabil bin Umar Al-Ghassani)[138]表達穆罕默德所開的條件與要求,國王拒絕了,並曾一度打算南征阿拉伯,後來卻改變主意,認為不值得為此出征;他覺得阿拉伯只是人煙稀少的沙漠,只有幾個貝都因人住在那兒,自然資源不多。

穆罕默德派三位將領、三千大軍進攻大馬士革,很不幸,他們碰上了拜占庭的約旦穆厄泰(Mu'tah)地區駐軍;第一次對戰時,[139]宰德(Zayd Ibn Haritha)死了,[140]其位置由加法爾(Ja'far Ibn Abu Talib)補上,隨後也戰死了;繼而由阿布德‧阿拉(Abu Allah ibn Rawah)領軍,又戰死了,換上哈里德(Khalid bin Al-Walid),他下令全軍撤退,阿拉伯全軍當夜就逃跑撤回麥地那,損兵一千五百人。

在這場戰事裡,穆罕默德的真主沒讓他們贏,有的士兵傷勢甚重,其中包括奧斯曼(Uthman bin Al-Haghira)。全軍一退回麥地那,奧斯曼就問穆罕默德:「安拉的使者,天神不是為我們爭戰的嗎?」他答道:「他們在別處忙著。」就是說,穆罕默德的真主太忙幫不了他們,「吉卜利里」在放大假。試問還有更荒謬的事嗎?人怎麼會給這樣的話騙倒呢?

穆罕默德之所以能騙倒人,因為那是個無知時代,當時的阿拉伯人都無知;但這等騙人鬼話怎麼在21世紀還會讓人接受?目下是教育的年代,科學已給我們充份實證啊。難道穆斯林總不能分析、分辨自己的歷史嗎?

在穆罕默德時代,歷史總是充滿恫嚇與恐怖主義,今天在伊斯蘭的旗幟下情況亦然。以下我引述幾段記述,都是由穆斯林學者寫的,所載內容直教穆斯林汗顏。

突襲基督徒村落烏可爾

阿拉伯有一條名為烏可爾(Ukl,又稱烏瑞那[Uraina])的村落,一直與世無爭,村民都是基督徒。穆罕默德突襲他們,血洗村莊,殺了許多人,擄去不少俘虜,把戰利品都帶回麥地那。回家才幾小時,他命人把俘虜帶上來,問他們:「會有人拿錢來贖你們嗎?」他們答:「錢都讓你拿光了,我們再沒有甚麼可以給你了。」這時候,阿里命令村民咒詛基督,他們不肯,他就下令虐待戰俘,再把他們殺光。論到這次突襲,穆斯林學者Al-Khudri說:

一群阿拉伯人來,殺死穆罕默德伙伴之一,於是穆罕默德派出一百二十個馬兵掠村,把他們擄回來,活生生折磨至死。他們遭截肢、釘眼(用烙鐵釘刺進眼睛裡),丟進坑裡讓人看守著,直至死去。[141]

Al-Khudri企圖將穆罕默德的做法合理化,就指是村民先殺死穆罕默德的一位伙伴,但其實他們從沒殺害任何人。穆罕默德出兵,一如其他突襲,只為姦淫擄掠。就算穆罕默德的隨眾真有一人被殺了,他們竟因此屠殺整個村莊,這又合理嗎?

然而Imam As-Suhaili引述Ibn Hisham說:

穆罕默德把村民逮住,砍斷他們的手腳,把他們的眼睛挖出來。他們想喝水,穆罕默德卻不給,直至他們死去。[142]

這記載布哈里在《聖訓》裡證實了。[143] 許多伊斯蘭文獻指,那一次俘虜有四十二人,他們都被砍斷手腳和被熱的釘子挖眼睛,然後丟進坑裡等死,想要水喝,穆罕默德也不給。願真主幫助我們。

穆斯林說,穆罕默德是真主所有使者的封印,是至慈的先知。這是哪門子的慈悲?哪門子的和平?一個正常人會作出這樣殘酷的事嗎?就算要屠夫下手做這等事,他也會猶疑,但穆罕默德竟安然下令,還在旁觀看。

穆斯林會說,這是誣衊他們的先知,但我的回應是:我也很想這是誣衊,但真相往往讓人難以接受。我也有過這經驗,當我親自發現伊斯蘭的真主和先知所做的一切,內心實在苦不堪言。若說那位聖潔真主是此等罪行的源頭,實在非常非常可怕;真主實在無辜,這完全是穆罕默德的惡行。宇宙的創造主永不會參與這麼恐怖的事。

穆罕默德的嗜好

我們且引述穆斯林著作,看看穆罕默德-穆斯林相信是「最大使者、所有先知封印」-生平的另一面。

這位先知嗜血,他的嗜好就是性交,然後還要看著別人被砍頭。他最愛監督人砍頭,包括砍他叔叔哈卡木(Abu Al-Hakam)的頭[144],由伊本‧馬蘇德(Ibn Mas'ood)操刀;砍猶太人蘇富揚和卡艾巴的頭;還有凱西(Al-Qaisi)、阿詩瑪(Asma' bint Marwan)、利法(Rifa'a bin Qais),和阿卡巴(Aqaba bin Abi Waqqas)的頭。[145]

作為安拉的先知與使者,穆罕默德最大嗜好竟是與年輕姑娘性交,第二就是看砍首,看處死俘虜,第三是看著人活生生被折磨、被截肢,然後被殺。這種先知,竟然是所有穆斯林的模範!更難堪的是,安拉竟命令穆斯林:

凡使者給你們的,你們都應當接受;凡使者禁止你們的,你們都應當戒除。[146]

「跟隨穆罕默德或死」

阿慕爾(Amr bin Al-Aas)到也門勸那裡的國王皈依伊斯蘭,不然他就要納貢,國王回他說:「怎麼所有古萊氏族人都成為穆斯林了呢?」阿慕爾答道:

古萊氏人跟隨穆罕默德,或是本身想皈依,或是出於害怕,被刀劍征服。現在只剩下你(沒有皈依為穆斯林),你今天不皈依的話,馬蹄要踐踏你和你的百姓;信奉伊斯蘭吧,這樣你就平平安安,馬兵不會來攻襲你。

換言之,不信伊斯蘭就得死。你要不跟隨穆罕默德,不然就死-這是最殘忍的恐怖主義伎倆,由安拉使者穆罕默德發明的。Ibn Ishaq記述:

「安拉的使者派哈里德(Khalid bin Al-Walid)去見納季蘭部族(Najran)、哈里茲的兒子(bin Al-Harith),他們是基督徒;哈里德對他們說:你們改皈伊斯蘭,付錢做課功的話,我們就接受你們,不然,我就用刀劍攻擊你們。」[147]

納季蘭族的人服從了,哈里茲的兒子派人去回安拉的使者,究竟穆罕默德會對這些誠惶誠恐的人說甚麼呢?

「你們不相伊斯蘭的話,就人頭落地!」[148]

恫嚇與恐怖主義行為,不僅見於穆罕默德的言行,也載於他的安拉降示他的安蘭經裡,經文往往驅使他威嚇、殺戮,流無辜人的血。古蘭經說:

你們怎麼不為主道和老弱婦孺而殺人呢?他們常說:「我們的主啊!求你從這個城巿裡把我們救出去。求你從你那裡為我們委任一個保護者…」[149]

同一章書74節說:

以後世生活出賣今世生活的人,教他們為主道而戰吧!誰為主道而戰,以致殺身成仁,或殺敵致果,我將賞賜誰重大的報酬。[150]

古蘭經〈穆罕默德〉章又說:

你們在戰場上遇到不信道者的時候,應當斬殺他們,你們既戰勝他們,就應當俘虜他們;以後或釋放他們,或准許他們贖身,直到戰爭放下他的重擔。[151]

〈筵席〉章說:

…當為主道而作戰,以便你們成功。[152]

〈戰利品〉章說:

你們應當為他們而準備你們所能準備的武力和戰馬,你們借此威脅真主的敵人和你們的敵人,以及他們以外的別的敵人,你們不認識那些敵人,真主卻認識他們。[153]

相比恐嚇

經文清楚命令穆斯林要恐嚇,要讓恐怖放在敵人心中。伊斯蘭崛興,用威嚇、恐怖主義與恐慌為手段,強迫人奉教,這宗教很明顯是穆罕默德的主意,並不是從天上領受的。

天堂不帶劍,也不會命令人流無辜者的血。天堂宣佈:「愛你的仇敵。」而不是說:「屠殺你的仇敵。」天堂說:「為那咒詛你的祝福。」

天堂不可能說:

先知啊,你應當鼓勵信士們奮勇抗戰,如果你們中有二十個堅忍的人,就能戰勝二百個敵人。如果你們中有一百個人,就能戰勝一千個不信道的人;因為不信道者是不精明的民眾。[154]

天堂說:

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155]

天堂不會像〈穆罕默德〉章般說,真主為穆斯林打仗:

你們不要氣餒,不要求和,你們是佔優勢的,真主是與你們同在的,他絕不使你的善功無效。[156]

真主是天堂的主,大地、生命、與全宇宙創造者,不會激動人殺戮、侵略。古蘭經說猶太人和基督徒是有經人[157],祂若吩咐人殺害他們的話,這會是一位怎麼樣的真主?然而古蘭經卻吩咐人殺害基督徒,並同情他們的人,這位真主怎麼會這樣?古蘭經說:

如果你在戰爭中戰勝他們,你就應當以懲治他們和在他們後面的人,以便他們覺悟。[158]

誰若想知道有哪些古蘭經文吩咐人殺戮,例子可真不勝枚舉。古蘭經充滿這類經文,驅使穆斯林與不服從穆罕默德、不肯奉伊斯蘭、或叛教的人為敵[159],要打敗他們,分散他們,折磨和屠殺他們。

殺戮的劍總不僅對準不信道者,其實也威脅著穆斯林,自從古蘭經開始降示,穆斯林就不斷自相殘殺,我們以後會討論這點,看看穆斯林如何為爭奪名位而自相殘殺。

穆罕默德以後的伊斯蘭的征服全仗利劍。Ibn al-Asam Al-Garhami在《戰役的故事》Tales of Battles)裡提到,穆罕默德從奉召到臨終大小戰役裡約殺掉三萬人;而從伊斯蘭創教至伊斯蘭曆1250年(約1750年),約有一千萬人死於劍下。單在西班牙,從8世紀起至1492年穆斯林被逐離為止,穆斯林就殺害50萬人。

里達(Al-Riddah-背教者之戰

穆斯林自相殘殺的情況又如何呢?從穆罕默德逝世至1990年,逾一千萬穆斯林遭殺害,其中大部份因為企圖篡奪當朝政權。穆罕默德仍然在生時,其實許多追隨者已知道這個宗教是他自己想出來,並非來自真主的,結果有成千上萬的人離教。首任哈里發阿布‧百克(Abu Bakr)下令這些人也像穆斯林一樣得納天課[160],離教者不肯,他就說出以下聞名後世的句子:

我奉安拉之名發誓,他們若不付錢給我,像從前付給安拉仗者一樣,我要攻打他們。

然而烏瑪(Umar Ibn al-Khattab)從一開始就反對這種做法,他對阿布‧百克說:

先知曾指著這些人說:我受命出去打仗,直至他們說:惟有安拉是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使者。你現在怎麼能攻打這些人呢?

阿布‧百克從穆罕默德學會奪人財產,分散百姓,俘虜、殺害他們,他答道:「但他們不願意納天課啊!」於是發動了對抗背教者之戰,不因為他們不承認安拉是獨一的真主,卻因他們不願意納天課,像從前給穆罕默德納的。

在對抗離教者之戰裡,[161]阿布‧百克殺害了三萬人,他們都是不再承認穆罕默德,並不願意納天課的。

你大概還記得阿伊莎與蘇富萬的故事[162],阿里因為建議穆罕默德按伊斯蘭規矩辦理紅杏出牆的阿伊莎,而招她忌恨;先知及時領受了「吉卜利里」捎下來一節古蘭經文,赦了她的罪,使她避過阿里的劍。阿伊莎懷恨在心,就聯同穆阿維葉(Mu'awiyah)對抗阿里,於遷徙34年,她在伊拉克巴士拉(Basra)發動歷時三天的戰爭攻打阿里,稱為駱駝之役[163],因為阿伊莎騎著駱駝觀戰。

那次戰役裡,雙方穆斯林死傷逾萬,阿里和阿伊莎兩方各自弔陣亡兵士後,有人問阿伊莎:「信士的母親啊,哪一方會進樂園呢?」

阿伊莎好像把先知丈夫的教誨忘得一乾二淨,穆罕默德曾說:

 

「穆罕默德內鬥,無論殺人或被殺者都下火獄。」

 

她卻答道:

 

「雙方都進樂園。」[164]

當然,他們要進的所謂「樂園」,不過是穆罕默德想出來、存在穆斯林想象裡的「美好地方」!

穆斯林相鬥刺殺奧斯曼伊本阿凡(Uthman ibn 'Affan

最駭人聽聞,又最重要的鬥爭,要算刺殺穆罕默德繼承人(哈里發)和穆斯林領袖事件,其中一人就是第三任哈里發奧斯曼‧伊本‧阿凡(’Uthman ibn ‘Affan);穆罕默德蒙召伊始,他就捐獻了一萬第納爾(dinars)。Al-Halabi記載:

奧斯曼‧伊本‧阿凡帶來十萬第納爾現金,塞到穆罕默德懷裡。穆罕默德接過來,仔細看著,放在手上把玩,小心翼翼卻喜形於色,說:「願安拉赦宥你一切的罪,無論公開的罪或隱私的罪。奧斯曼啊,願安拉赦宥你從前犯下、或將來會犯的罪,直至復活日,從今天開始,奧斯曼無往而不利。」[165]

伊斯蘭作者詳細記述了這次刺殺事件[166]。兩位在伊斯蘭裡舉足輕重的人物-阿布‧百克的兒子穆罕默德,和亞西爾的兒子阿瑪爾(Ammar bin Yasir)潛進奧斯曼的房間裡,當時他正在讀古蘭經。二人把他折磨至死,甚至用鞋子踩他的鬍子,這可是極大侮辱(別忘記奧斯曼可是傳樂園好信息的十人之一;他捐款十萬後,曾蒙穆罕默德親口保證,過去、未來的罪皆得赦免。)

諷刺的是,刺客之一的阿瑪爾也是樂園信使,他的部落曾因為穆罕默德的緣故,受古萊氏族虐待,但當時穆罕默德只說:

 

「沙里凡(部族領袖),忍耐一下吧,因為天園的應許是你們的,反正兩族都是虔誠穆斯林。」

但穆罕默德也曾說,殺人的與被殺的都下火獄。奧斯曼得到樂園的應許,能進樂園,究竟是否單單因為他捐獻了一萬元呢?同為樂園信使的阿瑪爾,在殺死另一位穆斯林後,是否也進樂園呢?這些事,穆斯林考慮過沒有?奧斯曼與阿瑪爾要進樂園或下火獄?據穆罕默德的說法,他們都要進樂園,但同樣據穆罕默德說,二人都要下火獄。

奧斯曼是穆罕默德兩個女兒-魯卡婭(Ruquyyah),並烏姆‧庫勒蘇姆(Umm Kulthum)-的丈夫。穆罕默德論到這個女婿說:「我有40個女兒的話,會把她們統統許配奧斯曼。」然而這位第三任哈里發,卻讓第一任哈里發之子殺害。

鍚芬之戰(Battle of Siffin[167]

錫芬之戰由阿里(Ali bin Abu Talib)與穆阿維葉(Mu'awiyah Ibn Abi-Sufyan,烏瑪雅族領袖,開創烏瑪雅王朝)作戰,在這場戰役裡,逾一萬五千穆斯林戰死;這是奧斯曼之死引發哈里發之爭;那麼這些人要下火獄還是進樂園了?

卡巴拉之戰(Battle of Karbala[168]

鍚芬之戰後數年,阿里兩個兒子-哈桑(Al-Hassan)與侯賽因(Al-Hussein)在伊拉克卡巴拉城中與穆阿維葉子對陣,逾一萬五千穆斯林死;最後哈桑被砍頭,死無全屍,頭顱讓掛在柱子上示眾,其妻和所有子孫(即是穆罕默德的孫子和曾孫)全部被殺。

扎布之戰(Battle of Zab[169]

許多年後,阿巴斯族(Abbasids)密謀篡烏瑪雅王朝(Umayyads)(阿巴斯族因穆罕默德的叔叔阿巴斯命名),他們忘不了烏瑪雅族迫害穆罕默德孫子及親族之仇,於是密謀報仇。當時的阿巴斯族王王阿布‧阿巴斯(Abu Al-Abbas),人稱屠夫,把烏瑪雅族後裔全部殺光,包括婦孺嬰孩,甚至毀墳戮屍,把屍體拿去餵狗。究竟伊斯蘭是怎樣的宗教!

哥利亞泉之戰(Battle of Ain Jalut[170]

伊斯蘭史,無論從哪方面看都讓人很難堪。穆斯林打著伊斯蘭旗幟搶掠、殺害無辜俘虜,冒犯死者屍體,折磨俘虜至死,從穆罕默德時開始,至今亦然。他們在西班牙、葡萄牙、乍得,和幾個亞洲國家的暴行簡直超乎人想象。許多穆斯林學者相信韃子(Tartars)和其領袖胡拉古(Holako)[171]是穆斯林,他們在出征途上搶掠屠殺,焚毀許多穆斯林和非穆斯林城巿,直至哥利亞泉之役讓埃及蘇丹古突茲(Qutuz)打敗為止。

奧圖曼大屠殺

奧圖曼突厥人以其殘酷的管治手腕聞名,曾在歐洲、中東、北非一帶屢犯屠殺罪行。奧圖曼蘇丹以殘忍著稱,誰要是不願臣服,或拒絕給蘇丹位於伊斯坦布爾的皇宮納天課,就會處死。四百年來奧圖曼帝國殖民國家遭屠殺者眾,如1917年阿美尼亞大屠殺,就有上百萬手無寸鐵的人死亡。

兩伊戰爭

在今天這個知識科學時代,我們不禁問:穆斯林為何自相殘殺?舉例說,伊拉克攻打伊朗八年,導致逾百萬伊拉克人、一百五十萬伊朗人死亡,逾六百萬人受傷,千萬人殘廢。

伊拉克攻打科威特

兩伊戰爭後,伊拉克在屠夫薩達姆(Saddam Hussein)號令下又攻打科威特,使千萬人被殺、遭搶掠,許多科威特人流亡海外,直至基督徒人口占多數的美國與歐洲幫他們復國為止。得留意,替科威特人復國的可是基督徒。科威特人是穆斯林,卻由基督徒幫助他們得回領土,免受自稱為穆罕默德後裔的人攻擊。薩達姆這樣聲稱我倒不懷疑,因他的所作所為與穆罕默德的一樣邪惡。

門與阿富汗

1994年也門發生南北戰爭,引發大屠殺,逾萬人遭殺害。此外,在阿富汗,當地人對抗俄羅斯人爭取獨立,他們成功了,卻繼而引發一場達二十年的內戰,造成百萬阿富汗人死亡。最後塔利班奪得政權,卻仍不滿足,更進一步向全球輸出恐怖主義,就是穆斯林國家也受他們的恐怖威脅。

輸出恐怖主義

許多人從埃及、阿爾及利亞、沙地阿拉伯、也門,和其他伊斯蘭國家到阿富汗幫助阿富汗人從蘇聯爭取獨立;阿富汗人蒙來自各國的阿拉伯人幫助,結果如何?結果是讓許多阿拉伯戰士停留在阿富汗(這些戰士造成嚴重破壞,但他們針對的,可並不是最終撤離的蘇聯軍隊,反而是阿富汗人身受其害,建築物、公路、土地都遭毀壞。)

停留在阿富汗的恐怖份子最後將恐怖主義輸送回鄉,埃及身受其害,因為恐怖份子專門針對埃及人和族客,但主要目標是埃及的科普特基督徒,占埃及所有受害者的80%。

源於阿富汗的恐怖主義讓阿爾及利亞、沙地阿拉伯、蘇丹、和其他阿拉伯國家付出沉重代價,然而這還不限於阿拉伯世界,因為它擴展至歐洲、美國,還有亞洲各國。

《布哈里聖訓》記載,伊斯蘭的先知與典範穆罕默德曾說:

要攻打不信道者(基督徒和猶太人),直至他們願意說:「惟有安拉是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先知。」他們不願意說的話,就俘虜他們當奴隸,他們的財富就是你們的,他們的婦女孩子也是你們的,這是合法的。[172]

這就是安拉先知、眾先知封印的穆罕默德所作的教導。世上的穆斯林啊,你們對此等真相視而不見已經太久了,就好像薩拉赫‧沙欣(Salah Jahine)[173]所說的:

這國乾睜眼,卻視而不見。

利比亞攻打乍得

利比亞革命將軍卡達非(Mu'ammar al-Qadhafi),本是個高中還沒唸完的人,卻寫了一本與古蘭經相矛盾的書,以奇怪方式理解穆罕默德言行,並指到麥加朝聖的穆斯林為異教徒。卡達非是穆斯林,在乍得與中非攻打穆斯林和基督徒,在那裡的奧祖谷(Aozou)與烏干卡(Ugenka)殺害上萬人,其暴行遺害至今。這一切都源於穆罕默德的教導!

上述種種暴行並非偶然,卻是穆罕默德加諸百姓的教育所致。穆罕默德蒙召伊始,就進行突襲,流血、殺戮;他取得更大影響力後,就發展出一套殺人機制,受害者累萬盈千。因為他,還有他的跟隨者,千萬人流離失所。從伊斯蘭創教至今,從沒有一個伊斯蘭政府成立而不曾沾染很多無辜者的血。

沙地阿拉伯

沙地阿拉伯無論在政制或法律上,堪稱伊斯蘭國家之首。沙地小孩從學習穆罕默德生平,古蘭經就算背不了全部也默記了大部份,因此沙地人最熱衷於恐怖主義這種懦夫手段的。舉例說,拉登(bin Laden)就是沙地人,在沙地阿拉伯出生,在那裡從小學習古蘭經;他之所以蜚聲國際全仗其恐怖主義,是全球頭號通緝犯。你且看襲擊世貿中心的恐怖份子名單,就發現十九人中有十五人來自沙地,這都因為他們受了穆罕默德教育之故,按其吩咐毀壞,殺害無辜不論男女老幼。

蘇丹與其他

1990年代,全球發生逾34起戰事,其中竟有32起是伊斯蘭戰爭。在蘇丹,穆斯林當局決定使全國伊斯蘭化,必要時用武力;當南蘇丹抗拒伊斯蘭時就開戰了。許多房子、村落、城鎮盡毀,數十萬人被殺,基督徒婦女小孩被虜,帶到人口巿場上出賣當奴隸;這樣的事發生在20世紀末21世紀初,竟然還有人口販賣!

就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蘇丹人仍在恐嚇國內的基督徒百姓。伊斯蘭在菲律賓、阿爾及利亞、伊拉克、伊朗、也門、阿富汗、敘利亞、波斯尼亞、巴基斯坦、印尼、印度、敘利亞、埃及、塞浦路斯、黑山共和國、黎巴嫩、內及利亞,阿塞拜疆,還有其他國家的種種暴行實在罄竹難書。

究竟穆罕默德在事奉怎樣的一位真主?真主竟然鼓勵跟隨者殺戮、毀壞、搶掠、流無辜人的血,實在教人難以想象。很明顯,穆罕默德的真主並不是真主,只是他為達目的杜撰出來的。是的,他的確有一位「天神」,這位「天神」的名字很遺憾地是從聖經偷出來的。穆罕默德把許多痛苦悲劇都推到這位天神身上,他種種暴行,全都是這個天神降示經文指使的。穆罕默德能創作出這樣的一位真主、一位天神,實在很聰明,但這種聰明是來自撒旦的。

下一章我會談到古蘭經的錯謬,包括文法上、史料上、考古與科學上的錯誤。也會討論古蘭經文相矛盾之處,指出這不可能出於全知真主之手。

然後我會談談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穆斯林學者稱為「取代與廢棄」,就是說,安拉降示一節經文,隨後祂似乎弄錯了似的,降示另一節經文,取代了之前那一節。有時候祂降示了一節經文,才數小時就立刻降示另一節取代經文,以糾正「錯誤」。

最終我們會討論一個大問題:古蘭經的確是真主降示的呢,或是人杜撰的?

[106] 參Imam Muhammad bin Abd Al-Wahab,The Life of the Messenger,85頁。

[107] 古蘭經〈黃牛〉2:217。

[108] 公元624年3月17日,或伊斯蘭曆遷徙後兩年齋月17日。

[109] 古蘭經〈筵席〉5:24。

[110] 古蘭經〈戰利品〉8:12。

[111] 古蘭經〈儀姆蘭的家屬〉3:124,經文指真主派三千天神打白德爾戰役!

[112] 古蘭經〈戰利品〉8:11。

[113] 這次事件記載於Muhammad bin Abd Al-Wahab,The Brief of the Life of the Prophet Muhammad,91-92頁。

[114] 白德爾之役在624年3月17日發生。

[115]Imam Muhammad bin Abd Al-Wahab,The Brief of the Life of the Messenger(沙地阿拉伯出版),91頁

[116] 馬太福音5:44。

[117] 古蘭經〈努哈〉71:26。

[118] 古蘭經〈穆罕默德〉47:4。

[119] 烏胡德之役在625年3月23日發生。

[120] 古蘭經〈儀姆蘭的家屬〉3:121-181。

[121] Ahadith是聖訓Hadith一詞的眾數。

[122] 遷徙Hijra後第四年,即626年(遷徙指穆罕默德從麥加逃往麥地那)。

[123] 又稱為Safwwa bin Mu'attal As-Sulami Adh-Dhakwani。

[124]《布哈里聖訓》從阿伊莎的立場述說這故事,見《布哈里聖訓》卷3,書48,#805;卷5,書59,#462-464;卷6,書60,#274-278。

[125] 整個「啟示」見古蘭經〈光明〉24:1-26。

[126]〈繼承〉篇見於什葉派古蘭經,在遜尼派古蘭經被刪去。共有五節經文:「奉至仁至慈安拉之名。1. 信士們啊,要信先知與守護者。2. 後者是從前者來的。3. 我是聽見又知道的那位。4. 凡相信又行善的,能享天園之樂。5. 讚美主的光榮,而阿里是見證者之一。」

[127]故事引述自Muhammad bin Abd Al-Wahab,The Life of the Prophet101-102頁。

[128]如《布哈里聖訓》;Al-Suyuti,The Causes of DescendancyMuhammad bin Abd Al-Wahab,The Life of the Prophet,和其他權威著作。

[129] 濠溝之役發生於627年,攻打麥地那。

[130]見Ibn Hisham,The Life of the Prophet,卷III,118-143頁(這本書也記載了其他事件,是我沒有提及的);Haikal,The Life of Muhammad,347-351頁(記載了穆罕默德殘忍待人的細節);Al-Halabi,Al-Sira Al-Halabia,卷II,675-677頁。同一個故事亦見於Imam As-Suhaili,Rawd Al-Unuf,卷III,267-271頁;此外參Al-Tabari、Ibn Kathir、Ibn Khaldoon、Al-Booti、Al-Khuc'ri與Al-Adid的著作,都記述了這個恐怖故事。

[131]Al-Athir,The Perfect in History,卷II,142頁

[132] Al-Tabari,The History of Nations and Kings,卷II,127頁

[133] 關於莎非亞的資料,見第二章及注腳書目。

[134] 即本章早前提到的「濠溝之役」。

[135] 古蘭經〈同盟軍〉33:9-27。

[136]Muhammad bin Abd Al-Wahab,The Life of the Messenger111頁

[137] 這位手下即哈里茲(al Harith Ibn 'Umayr)。

[138] 伽珊人(Al-Ghassanids是信奉與天主教有關聯的阿拉伯宗教王朝,位於南敘利亞,是拜占庭帝國盟友。

[139] 穆厄泰之役發生於627年。

[140] 哈里沙之子宰德,穆罕默德養子;見第2章。

[141] Al-Khudri,The Light of CertaintyNur Al-Yaqin),第24版,184-185頁

[142] Imam As-Suhaili,Rawd Al-Unuf,卷III,187頁

[143]見《布哈里聖訓》卷1,書4,#234;卷2,書24,#577;卷4,書52,#261;卷5,書59,#505;卷6,書60,#134;卷7,書71,#590和623;卷8,書82,#794,796,797;和卷9,書83,#37;另參《穆斯林聖訓》書16,#4130-37。

[144] 哈卡木,即討厭的阿布‧哲海里,見第三章。

[145]見Ibn Hisham,The Life of the Prophet,卷II,146頁;Ibn Al-Athir,Al-Kamel fi al-TarikhThe Perfect in History),卷II,88頁;Ibn Kathir,The Beginning and the End,卷II,196頁;Al-Halabi,Al-Sira Al-Halabia,卷II,12頁。

[146] 古蘭經〈放逐〉59:7。

[147]The Life of the Prophet,卷IV,134頁

[148] 參Ibn Kathir,The Beginning and the End,卷V,989頁;Dr. Haikal,The Life of Muhammad,488頁。

[149] 古蘭經〈婦女〉4:75,作者的翻譯。

[150] 古蘭經這章(〈婦女〉)還有其他經文驅使穆斯林戰鬥,如古蘭經4:76,77,89,91,95,104。

[151] 古蘭經〈穆罕默德〉47:4。

[152] 古蘭經〈筵席〉5:35,作者的翻譯。

[153] 古蘭經〈戰利品〉8:60。

[154] 古蘭經〈戰利品〉8:65。

[155] 馬太福音5:39。

[156] 古蘭經〈穆罕默德〉47:35。

[157] 有經人,即有聖經之人。

[158] 古蘭經〈戰利品〉8:57,作者的翻譯。

[159] 參古蘭經〈婦女〉4:71,74-77,88-89,91,95,104;〈筵席〉5:35,45,51;〈戰利品〉8:12-13,16-17,19,36,39,45,60,65;〈懺悔〉9:81,83,86,111,123;〈穆罕默德〉47:4,20,31,35;〈勝利〉48:25。

[160] 天課Al-Zakat,伊斯蘭五功之一,捐獻個人財產2.5%以賙濟窮人。

[161] 戰事在穆罕默德死後兩年(632年)發生。

[162] 見第四章。

[163] 這是第一次大型的穆斯林內戰,656年於伊拉克巴士拉開打,稱為「巴士拉之役」或「駱駝之役」。

[164]參《布哈里聖訓》卷1,書2,#30;卷9,書83,#14;卷9,書88,#204;《穆斯林聖訓》書41,4章〈二穆斯林以劍對決〉#6898-6901。

[165]Al-Halabi,Al-Sira Al-Halabia,卷III,100頁。另參Al-Bouti,The Jurisprudence of the Life of Muhammad309頁;Ibn Kathir,The Beginning and the End,卷V,4頁;Ibn Al-Athir,Asad Al Ghaba The Lion of the Forest,卷III,588頁。

[166] 有關書目見注59。

[167]657年5至7月於敘利亞、幼發拉底河旁發生。

[168] 於680年10月10日發生。卡巴拉位於巴格達西南60里。

[169]750年1月25日於伊拉克大扎布河發生。

[170]1260年9月3日於巴勒斯坦哥利亞泉發生。

[171] 韃子今稱韃靼。

[172] 這是以下聖訓背後的意思,參《布哈里聖訓》卷1,書2,#24;卷1,書8,#387;《穆斯林聖訓》書31,#5917。其他類似引述參《布哈里聖訓》卷2,書23,#483;卷9,書84,#59;卷9,書88,#215-216;卷19,#4294;上述引文,還有其他聖訓,是對古蘭經〈黃牛〉2:193的一般詮釋。

[173] 薩拉赫沙欣(1930-1986),埃及詩人。

Visitors:
Copyright 2002-2011 @ www.yslj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forms of copying other than for private use should get written permiss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版权所有,除作私人用途外,转载需得到作者的书面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