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伊斯蘭殉道主義?多麼划算的一筆 交易 啊!

分類:文章
發佈於:2011-05-15, 週日

古蘭經裡的死亡經濟

James M. Arlandson

又有一起自殺 / 謀殺式爆炸襲擊了特拉維夫 ( Tel Aviv ) 。一名自殺式汽車爆炸者在伊拉克的一次爆炸中就炸死一百二十位平民,是目前為止造成死亡最多的一次。那些平民正在一家診所附近登記,等著招募進警局和國民軍。

伊斯蘭的自殺 / 謀殺式爆炸者是很慘無人道的。許多伊拉克國內的恐怖分子、還有從鄰國來到伊拉克的國外好戰分子,都夢想能殉道而死。他們會隨意地走進伊拉克的清真寺和美軍食堂,引爆捆綁在衣服下的炸彈。

西方的穆斯林領導者則在國家媒體上告訴深信不疑的西方人說,伊斯蘭是一個和平的宗教,恐怖分子只是越軌的人。而當這些領導者正再三向我們保證的時候,另一枚人體炸彈又爆炸起來了。

這兩個極端之間的事實在哪裡呢?

如果伊斯蘭是和平的宗教,那是甚麼蠱惑著恐怖分子?政治頭目嗎?

也許是。 2002 年 6 月 4 日,伊朗最高領袖 阿亞圖拉賽義德阿里哈梅內伊 ( Ayatollah Seyyed Ali Khamenei ) 在阿亞圖拉霍梅尼 ( Ayatollah Khomeini ) 的陵墓前發表的演說中,支持故意針對無辜的以色列人發動襲擊的巴勒斯坦自殺式殉道者。

讓我告訴你們: (美國當政者對自殺式爆炸所持的) 態度沒有任何的作用。要求殉道不是基於我們的情緒,而是基於我們對伊斯蘭的信仰、對審判日的信仰和對死後生命的信仰。存在伊斯蘭真正意義的任何地方,其傲慢自大者都會面臨這種威脅。

伊朗最高領袖的這番話成了控告伊斯蘭的有力罪狀。人們不能再聲稱自殺 / 謀殺式爆炸只在伊斯蘭世界的黑暗角落受到支持;相反,最高領袖本人也支持這種死亡崇拜。一語道真言,他說自殺 / 謀殺式爆炸者犯下的暴行不是出於情緒化,而是出於伊斯蘭的核心教義:末日和來生。所以,他宣稱伊斯蘭的 「真正意義」 – 通過自殺 / 謀殺式爆炸來殉道 – 威脅傲慢者,也就是美國和以色列。

是不是恐怖主義的黑暗巨頭奧薩馬本拉登 ( Osama bin Laden ) 蠱惑著殉道行為?

他在 1996 年的教令中聲稱要對美國宣戰,本拉登引用了一段聖訓 (收錄在古蘭經之外的穆罕默德言行) ,這段聖訓說的是先知為獻身聖戰的殉教士所描繪的天堂 (樂園) 情景。從他們的血流出的那一刻起,他們就保證能進入伊斯蘭的天堂 (樂園) 。他們受到加冕,被賞賜珠寶,每位殉道者還能享有七十二位黑眼睛的天堂美女或者說貌美佳麗。

每位殉士的恩惠都得到安拉的保證,寬恕從他流出的第一滴血開始,天堂 (樂園) 就安排好了他的位置。他將用信仰之珠寶裝扮全身,迎娶美貌如花的姑娘,在墓中受到保護免受試煉,在審判日確保安全過關,加冕尊貴之冠,賞賜的紅寶石比今世萬物都要珍貴,有七十二位純美女神 Houris (美麗的天堂女人) 相伴,他代為求情的七十個親戚也會得到應許。

本拉登引用的這段聖訓集合了古蘭經描述伊斯蘭天堂 (樂園) 的不同章節,都是有美麗的女子相伴 (古蘭經 44 : 51 至 56 ; 52 : 17 至 29 ; 55 : 46 至 78 ) ,都描述了對 聖戰 殉難者在天堂 (樂園) 的直接豐厚回報 (古蘭經 61 : 10 至 12 ; 4 : 74 ; 9 : 111 ) 。

這個通過戰鬥來殉道的罪惡教義出自於哪裡呢?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哈梅內伊和本拉登都不是激發爆炸殉道者最終的源頭。如果他們是的話,那我們就能很快阻止恐怖主義。遺憾的是,這兩個罪惡頭目,還有那些無名的人肉炸彈,都是從古蘭經自身那裡得到啟示。伊斯蘭的核心不是和平的宗教,伊斯蘭的根源就是暴力。

古蘭經 61 : 10 至 12 , 4 : 74 和 9 : 111 保證伊斯蘭殉教者在天堂 (樂園) 的一種經濟交易。確實,提及的這三處經文的用詞意味著買進、賣出和簽訂買賣合同,生意背後的貨幣就是因殉道而死亡。

自殺 / 謀殺式爆炸襲擊者從這些經文中推論出伊斯蘭的主張,採用邪惡的邏輯思維,帶著現代的秘密武器接受這莊交易,把自己生命丟到對付大撒但 (美國) 和小撒但 (以色列) 門徒的戰鬥中去。源自這些經文的殉士的寧死行為表明他們對安拉的完全屈服,與他們對祂的完全奉獻並能到達樂園 (天堂) 的保證相比起來,他們覺得自己的生命微不足道。所以這是安拉意欲的 – 這就完成一筆交易。

為解釋這死亡崇拜的經濟學和邪惡邏輯在古蘭經裡的起源,我們要用到一種特殊的解經方法。第一,引用穆斯林翻譯者的譯本,因此是用他們 – 不是西方人 – 所說的話代表他們的宗教。第二,簡述出經文的歷史背景,因為這顯露出經文的字詞的相關信息。第三,概述每個章節的上下文,因為目標段落裡的詞句從週圍經文呈現其意義。第二步和第三步不但可以闡明關鍵經文裡字詞的意義,還可以防止穆斯林護教者一貫反身的說 「脫離上下文」 的辯護。第四,我們解釋經文本身。最後,其中分析過的一段經文和另一段上下文邀請與律法書和福音書作比較,我們以它們的比較結束全文。

只需說下面這個事實就夠了:就是律法書和福音書都沒有涉及鼓勵在軍事戰爭中或任何情況下殉教的死亡崇拜方面的內容。伊斯蘭信仰從這兩個早期宗教 – 尤其是基督教 – 的思想中拼湊出來,它敗壞並歪曲了完全奉獻神 (真主) 的積極呼召 – 歷史背景表明前兩種宗教與後一種截然不同。

古蘭經 61 : 10 至 12

在這段章節中,阿拉伯詞語 「 jihad 」 (字根是 j-h-d ) 是今生換取來生的手段或交換貨幣。

61:10 You who believe, shall I show you a bargain that will save you from painful punishment? 11 Have faith in God and His Messenger and struggle [j-h-d] for His cause with your possessions and your persons — that is better for you, if only you knew — 12 and He will forgive your sins, admit you into Gardens graced with flowing streams, into pleasant dwellings in the Gardens of Eternity. That is the supreme triumph. (M. A. S. Abdel Haleem, 《 古蘭經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04)

(古蘭經 61 : 10 道的人們啊!我將指示你們一種 生意 ,它能拯救你們脫離痛苦的刑罰,好嗎? 11. 你們信仰真主和使者,你們以自己的財產和生命,為真主而奮鬥,那對於你們是更好的,如果你們知道。 12. 他將赦宥你們的罪過,並且使你們入下臨諸河的樂園和常住的樂園中的許多優美的住宅,那確是偉大的成功。

其他翻譯者同意 Haleem 使用 「 bargain 生意」 ( t-j-r ) 一詞,但他們將這個關鍵詞翻譯成: 「 profitable course 有利可圖的事業」 ( Dawood 達烏德,不是穆斯林,是個伊拉克人) , 「 merchandise 商品買賣」 ( Shakir 和 Maulana ) , 「 trade 交易」 ( Fakhry 、 Hilali 、 Khan 、和翻譯 Ibn Kathir 的團隊) 。儘管他們使用的詞語不同,但這些詞表達的中心意思仍然是一種經濟交換。

很難準確說明古蘭經 61 : 10 至 12 的歷史背景,因為與外在事件直接相關的內在證據不充實。畢竟這章只有短短的十四節經文。然而有些著名的學者認為這一章是在 625 年 3 月份吳侯德戰役 ( Battle of Uhud ,以麥地那北部一座山的名字命名) 之後不久降示的,這次戰役是穆斯林與麥加人的鬥爭,是麥加人對前一年 3 月份白德爾戰役 ( Battle of Badr ) 中穆斯林大獲全勝的回擊。但在當時情況下,麥加人打敗了伊斯蘭社群。甚至有謠言說穆罕默德被殺,但實際上他被趕到了更高的陣地。起初穆斯林慘敗,但當晚掩埋戰死者的時候,穆罕默德意識到他並沒有徹底失敗,所以他第二天早上就派了一支突襲兵去對抗麥加人,那時麥加人還駐紮在附近,因為阿拉伯人的風俗要求戰鬥完的部隊不能顯得要撤退,如果撤退表示軟弱無能。麥加人的軍隊首領還沒有做好攻擊的準備,因為他那邊也有傷亡,所以最後他和他的軍隊取道回到了麥加。

這一章降示的時間可能比吳侯德戰役稍晚一些,但仍然在 625 年。這種說法認為,儘管穆斯林在吳侯德戰役有輕微的損失,但他們正在獲得土地,因為他們在 625 年 8 月的時候將拒絕支付血鍰 ( blood-wit ,失去生命的補償金) 的奈迪爾 ( Nadir ) 猶太部落驅逐出麥地那,並且有啟示說該部落許多人企圖暗殺穆罕默德,這就是驅逐他們的牽強原因。

關於古蘭經 61 : 10 至 12 的歷史背景是穆斯林與麥加人和其他外族人的戰爭,還有麥地那內部的衝突,所有這些都是穆斯林社會想設法克服的。

古蘭經中的上下文 – 61 : 10 至 12 上下的十一節經文 – 揭示出五個主題。第一,穆罕默德責罵偽信者 (名義上的穆斯林,當穆罕默德抽鞭子的時候他們不會跳起來) ,因為他們光說不做,沒有為主道排成堅實的列陣作戰 ( 61 : 3 至 4 ) 。這一派 「本著良心的反對者」 不想加入穆罕默德的戰爭。第二,有意思的是,因為第 4 節經文的緣故,這一章的標題就定為 「堅實的隊列」 。安拉喜歡他的戰士在戰鬥中整齊地排隊列陣。這整齊的隊伍使人聯想起穆斯林拜功時的列隊。根據可靠的聖訓記載,穆罕默德在清真寺的地面上整齊地做了標記,這樣他的穆斯林就可以排成列陣行拜功。第 3 、第 4 節經文裡的 「 fighting 」 (作戰) 一詞來自於 qital (字根是 q-t-l ) , 意思只有戰爭和殺戮。第四,穆罕默德借摩西 (穆薩) 和耶穌 (爾撒) 作為號召,因為他們都遭遇過他們追隨者的拒絕 (經文 5 至 6 節、 14 節) 。穆罕默德就像他們那樣,還好過他們。最後,安拉告訴他的先知,儘管有反對,但伊斯蘭將統治世界並勝過所有其他宗教 (經文 7 至 9 節) 。

所以,古蘭經 61 : 10 至 12 的上下文描述的就是:戰爭 ( q-t-l ) ;安拉對戰士列陣作戰 (這一章的題目) 的喜愛;對不想參戰的偽信者的譴責;還有穆罕默德認同摩西 (穆薩) 和耶穌 (爾撒) ,雖然穆罕默德和他的新宗教成功地實踐著前兩位領袖的指示和他們的宗教。

解釋 61 : 10 至 12 可以揭示三大不愉快的主題。第一,神聖的 「買賣」 是以死亡作為其背後的貨幣。安拉和他的追隨者在交易中得到甚麼呢?殉教者得著罪的赦免和樂園 (天堂) ,安拉得著對他完全的奉獻以建立他的社會和宗教。安拉派遣穆罕默德作他的使者傳播真理 – 最後的答案 – 必須征服整個世界。而且,交易也顯然救穆斯林脫離火獄 (地獄) 那痛苦的刑罰。人類 – 包括像偽信者那樣勉強的穆斯林和不聽話的穆斯林 – 在地獄中受苦的情形在古蘭經中描述得夠多了 ( 2 : 81 , 206 ; 23 : 103 ; 66 : 8 ; 20 : 124 至 126 ,這還只是一部分) ;穆罕默德對許多違背他的人的預言,表明他施加給他信徒的那最差的社會管制有多麼的嚴格,許多人等著他理髮,這樣他們就能得到他一根頭髮並珍藏它。這種經濟上的比喻是很有效的,但在戰爭和刀山火海的奉獻背景中就有點毛骨悚然了。

第二,穆罕默德保證殉教者在伊斯蘭樂園中有一席之地,為了爭取它,不是用他們的財產來交換,而是用他們的個人或者說生命來交換。因此, jihad 在上下文中不僅意味著血腥的爭鬥,而且在這三節經文中 jihad 還必須包括有流血犧牲。他們回答穆斯林護教者所誤傳的說 jihad (聖戰) 的意思只是專指心靈上與罪惡的鬥爭。它也許包含了這層意思,但在一些像古蘭經 61 : 10 至 12 的經文中它也必然包含血腥的戰爭。

最後,在這場交易中,穆罕默德將個人的功德混進救贖的條件裡面,這必定迫使穆斯林去拼命 ( j-h-d ) 以掙得他們在樂園 (天堂) 的席位 – 純潔和不攙雜的恩典在伊斯蘭神學裡消失了,而信仰和功德混合的不健康思想成了其核心信仰。因此,殉教是終極的善行,並且從心理角度上講,做最上等的好事也消除了 聖戰者 思想中對他們的永生命運疑惑焦慮的痛苦。今天,樂園的應許成了不安的想成為殉教者的人在自我構想的 聖戰 中自我犧牲的強烈誘導物,他們的目標是要攻打大撒但、小撒但,現在甚至還要攻擊伊拉克的什葉派,僅僅因為他們的神學思想不同於遜尼派。

所以,古蘭經 61 : 10 至 12 悄悄地引誘具有激進傾向的穆斯林,它可以驅使他為了來生不惜在 聖戰 中用生命進行這致命的經濟交易。穆罕默德和古蘭經是今天的 聖戰者 最根本的動機來源。他們的樂園 (天堂) 之路受終極善行的保障,這種功德與他們扭曲的信仰混合在一起。

古蘭經 4 : 74

在這節經文中,阿拉伯詞語由 jihad 換成了 qital ( q-t-l ) ,這個詞的意思是用刀劍去打仗、戰鬥和殺戮,它還是在致命的買賣當中成為用今生換取來生的貨幣。

4:74 Let those of you who are willing to trade the life of this world for the life to come, fight [q-t-l] in God's way. To anyone who fights [q-t-l] in God's way, whether killed [q-t-l] or victorious, We shall give a great reward . (Haleem)

( 4 : 74 以後世生活 出賣 今世生活的人,教他們為主道而戰吧!誰為主道而戰,以致殺身成仁,或殺敵致果,我將賞賜誰重大的報酬。

關鍵詞 「 trade 」 ( sh-r-a ) 其他版本的翻譯有: 「 sell 出賣」 ( Hilali 和 Khan 、 Fakhry 、 Yusuf Ali 、 Maulana 、 Pickthall 、 Shakir ) , 「 exchange 交換」 ( Dawood ) , 「 barter 實物交易」 ( Ahmed Ali ) , 「 barter away 拿某種東西作交易」 ( Maududi ) ,所有這些都有一種經濟涵義。

像古蘭經 61 章那樣,第 4 章的歷史背景也很難攷察。三個不同的段落揭示出這一章的出現有近三年的跨度: 625 年伊斯蘭損失七十名聖戰軍 (經文 1 至 35 節) 的吳侯德戰役之後; 626 年穆罕默德教導他的戰士在軍事戰爭期間如何拜功,這就是所謂敬畏的拜功; 627 年在另一次軍事遠征期間,他教導他的戰士在沒有水的時候如何淨洗 (用沙子) (經文 43 節) 。無論古蘭經 4 : 74 符合哪個時間段,整個歷史背景表明穆罕默德通過城外的戰爭在麥地那建立他的社會。

古蘭經 4 : 74 的上下文講的就是麥地那之外的戰事 ( q-t-l ) 和穆罕默德與偽信派之間在麥地那內部引起的衝突,有些偽信者只想要戰利品,其他偽信者想要和平、拜功和施舍。然而,穆罕默德卻選擇了戰爭之路,選擇了強迫拜功和施捨 (伊斯蘭五大支柱之二) 。和平在早期的伊斯蘭裡面並不被提倡。

而且,在戰爭或 q-t-l ( 76 節) 背景下,穆罕默德根據信道與否將世界分成兩大陣營。信道者為真主而戰( q-t-l ),不信道者為非正義為撒旦而戰。所以世界被劃分成 Dar-al-Islam (伊斯蘭之境)和 Dar-al-Kufr (無信仰之境) ,因此無信仰之境就屬於 Dar-al-Harb (戰爭之境) 。這意味著伊斯蘭可以向不信道者發動戰爭,因為這樣的神聖戰爭 – q-t-l 和 j-h-d – 可以除滅撒但的信徒,例如,大撒但和小撒但的公民。如果哪種文明沒有在伊斯蘭的控制下,那它就會使不公不義永遠存在下去,所以伊斯蘭需要去壓制它,以淨化它敗壞的品質。逐步征服的戰略可以包括侵略性的殉教行為,如我們將要在下面看到的兩位穆斯林對古蘭經 4 : 74 所作的解釋那樣。

對古蘭經 4 : 74 的解經很簡單。第一,一個人的生命成了交易或買賣的貨幣,用它就可以與神明作交易。安拉要求穆斯林用整個生命投入戰爭。作為報酬,他給殉難者伊斯蘭的樂園 (天堂) 。在這種交易中,安拉得以建立他真正的宗教和引領。第二,這短短的經文堆滿了暴力與血腥的 戰爭 qital ) ,有三次提到。起碼,這個詞顯然不只是意味著靈裡與罪惡的爭戰。下一點,一個 聖戰者 qitalist 為主道而戰,繼而產生兩種結果:他要麼還活著,會繼續參加下一次的戰爭,這樣他就可能會殉道;他要麼在這一次戰鬥中就死了,他就可以保證進入伊斯蘭的樂園 (天堂) ,完成了他終極的善功。最後,在一個需要行未明確數量的善事的宗教體制 (伊斯蘭) 中,今天的 聖戰主義者 在他們狂亂的思想中對殉教自殺有強烈的心理作用牽引著他們。這除去了他們對永恆歸宿的不安全感。他們受到其創始人和他的聖書的啟示,其創始人崇尚神聖血腥的戰鬥 (歷史的事實) ,而他的聖書順理成章地支持他神聖血腥的戰鬥 (原文的事實) 。

古蘭經 9 : 111

穆罕默德繼續以各種不同形式使用 qital ( q-t-l ) 一詞,把它當作死亡崇拜的貨幣:

9:111 God has purchased the persons and possessions of the believers for the Garden — they fight [q-t-l] in God's way: they kill [q-t-l] and are killed [q-t-l] — this is a true promise given by Him in the Torah, the Gospel, and the Qur'an. Who could be more faithful to his promise than God? So be happy with the bargain you have made: that is the supreme triumph. (Haleem)

( 9 : 111 真主確已用樂園 換取 信士們的生命和財產。他們為真主而戰鬥;他們或殺敵致果,或殺身成仁。那是真實的應許,記錄在 《討拉特》 《引支勒》 《古蘭經》 中。誰比真主更能踐約呢?你們要為自己所締結的 契約 而高興。那正是偉大的成功。

有些翻譯者同意用 Haleem 的關鍵翻譯詞 「 purchased 購買」 ( sh-r-a ) 和 「 bargain 交易」 ( b-aa- c ) ,但其他人用 「 bought 買」 ( Maulana 、 Yusuf Ali 、 Maududi 、 Fakhry 、 Pickthall ,

等人) ,還有一人用 「 pledge for bargain 交易的保證」 ( Shakir ) 。 Shakir 的翻譯可能是個例外,它表示的是超越買賣的一種承諾,但所有其他的翻譯仍然包含經濟上的語義域。

9 : 111 的歷史背景是 630 年穆罕默德軍事討伐完拜占庭帝國之後,正撤軍返回,這一年正是穆罕默德 632 年死於高燒的前兩年。穆罕默德聽到有謠言說,拜占庭人在塔布克 ( Tabuk ) 以北一千一百公里處糾集了一支軍隊想攻打伊斯蘭,所以他先發制人帶領三萬聖戰大軍進行反擊。然而, 拜占庭軍隊沒有露面,所以穆罕默德除了設法勒令北方部落簽訂不再攻打他和他的群體這樣的條約之外,他的這次遠征沒有撈到其他甚麼戰果。北方部落還被迫繳交 「保護」 費,以享有在伊斯蘭控制下生活的 「特權」 。穆罕默德的軍事遠征儼然是支伊斯蘭十字軍,比歐洲的十字軍早了很多。至於勒索稅,一支從南方來的三萬大軍必定對這個四分五裂一盤散沙的北方部落印象深刻,他們決不會有計劃攻打伊斯蘭,所以,穆罕默德所強迫的賦稅是帶侵略性質的,不是防禦性的,因而是不正義的。

因此,古蘭經 9 : 111 的歷史背景就是大規模反拜占庭的戰爭 ( q-t-l ) 。

目標經文 9 : 111 原文中的上下文表明,穆罕默德責罵偽信者趁他離開麥地那遠征塔布克的時候,建造了一座清真寺 ( 107 至 110 節) 。當他回到麥地那的時候,他們想叫他祝福這寺,但恰好相反,他命令拆除它。事實上,他是擔心他們可能利用它在穆斯林群體中攪起紛爭。與偽信者形成對比的是,穆罕默德在 9 : 111 之後的經文中定義怎麼樣才是真正的信士:他們做善事,鞠躬降服,遵守主的法度 ( 112 節) 。最後,穆斯林問他們的先知,他們可否為他們的多神教親戚祈求。他吩咐他們不可以這樣做,虛構了一個關於亞伯拉罕 (易卜拉欣) 的故事,說亞伯拉罕 (易卜拉欣) 曾為他父親求饒,但當他得知他父親是真主的仇敵後,他就改變了他的想法,並與其父親脫離了關係。亞伯拉罕 (易卜拉欣) 僅僅因為他們有約在先而為他父親求饒,但後來又與他脫離了關係,穆斯林為甚麼要為他們的親戚和祖先求饒呢 ( 113 至 116 節) ?

所以,地方性的口頭和政治的戰爭 ( j-h-d 和 q-t-l ) ,與像偽信者這樣的內部敵人的爭吵 (古蘭經 9 : 4 , 73 , 123 ) ,對不知情的穆斯林想為他們的多神教祖先和親戚求饒的做法的否定和糾正,構成了 9 : 111 的上下文。

從對古蘭經 61 : 10 至 12 , 4 : 74 和 9 : 111 分析的第二步和第三步 (歷史背景和上下文) 來判斷,到現在可以很顯然地看出,穆罕默德在麥地那的社群沒有經歷多長時間的和平,這個事實給伊斯蘭的起源和古蘭經所充斥的內容涂上了色彩。伊斯蘭的核心不是和平的宗教,與他們對不懷疑心的西方人所敷衍的準則恰恰相反。

古蘭經 9 : 111 引起了兩位著名的穆斯林經註家的注意,所以我們看看他們是怎樣說他們自己的宗教的。

Sayyid Abdul Ala Maududi (死於 1979 年) 是印度 - 巴基斯坦的宗教復興運動者,也是一名激進分子,他提倡在先知的模式上建立一個伊斯蘭國家,從上到下不依靠左右群眾來接受這個伊斯蘭國家。換句話說,他反對民主政治,支持強有力的中央集權的神權政治。 Sayyid Qutb 是一位埃及的激進分子,也是今天現代 聖戰主義 運動的教父。他因為密謀顛覆埃及政府而在 1966 年被判死刑。

Maududi 強調這神聖交易的屬靈和心理方面。一個穆斯林信徒必須甘願為安拉捨棄他的靈魂和財產。一個信徒應該 「 捨棄他的自由,犧牲他今世的慾望和需求,以換取後世真主樂園的應許和永恆的賜福 」 … 完全奉獻給神明、完全放棄慾望和需求是世界上所有偉大宗教以人為中心的信息的 核心 。完全的奉獻可以是積極正面的,然而,以戰爭 ( qital ) 為背景、將殉教合併進完全降服的教義裡就扭曲和歪解這個教義了。

因此, Maududi 犯了兩個錯誤,一個是作為解經家犯的錯,另一個是作為神學家所犯的錯。他沒有充份地處理好古蘭經 9 : 111 的上下文 – 為主道而戰鬥:他們或殺敵致果,或殺身成仁 。他似乎只想到屬靈方面的犧牲,而避開在激戰中的血腥的撕殺殉難。第二個錯誤是神學上的錯誤。他說一個信徒必須始終履行交易 (將他的生命出賣給安拉) 的條款, 「 直到最後一口氣 」 。在他第 9 章早些時候的經註中,他說一個穆斯林可以通過做慈善的事情來贖罪。許多有關伊斯蘭救贖教義的問題,最主要的一個就是它的含糊性。它沒有明確必需做多少善事才能到達天堂 (樂園) 。如上面提到的那樣,當這種含糊性與殉教就必到達天堂 (樂園) 的絕對性混合在一起的時候,其後果可以是致命的。所以,若一個穆斯林對他沒能夠完全捨棄而感到焦慮不安,而他在古蘭經 ( 61 : 10 至 12 ; 4 : 74 ; 9 : 111 ) 中讀到,如果作為一個殉士而死,他就能到達天堂 (樂園) ,這怎能不激發他呢?

這對九一一襲擊中駕駛一架裝滿燃油的噴氣機衝向雙子大廈的埃及恐怖分子穆罕默德阿塔 ( Muhammad Atta ) 來說,顯然是個真理。在給他 聖戰者 同胞的一封信中,他準確無誤地理會了古蘭經殉教的教義:

你該感覺到完全的平靜,因為在你到達你婚姻 (在樂園裡) 的時間是非常短暫的。然後就開始幸福的生活,真主在那裡對你滿心喜悅, 「與眾先知、同伴們、殉教士和良善的人一起」 享受永恆的賜福

他還告訴他們要馴服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必須 「百分之百的順從」 。但這絕對的順從是如何定義的呢?伊斯蘭殉教。他通過做所能想像的最高最好的事情來履行這經濟交易的條款:在世界範圍的反對大撒但 – 要向其作戰 ( Dar-al-Harb ) 的 Dar-al-Kufr (無信仰世界) – 的戰鬥中,將他的生命賣給安拉。還必須指出的是許多穆斯林殉教者可能在心智上有些狂亂,但的確有些人是帶著冷靜的頭腦來殉教的。他們遵循著一簡單的理性的平等式:

完全的降服 = 在聖戰中殉教 = 伊斯蘭樂園 (天堂)

對伊斯蘭來說,這就是百分之百的順服。在歷史上,伊斯蘭的創立者穆罕默德就一直忙於向 Dar-al-Kufr (無信仰世界) 發動戰爭,例如攻打多神教徒麥加人和基督教徒拜占庭人。為安拉而攻打他們就是意味著完全的降服,戰鬥者將被引領到伊斯蘭的天堂 (樂園) 。恐怖分子怎麼不會被他們先知和他的書所感召呢?

Qutb 是個激進分子,但他是個直截了當的激進分子,不像 Maududi 那樣,因為他對古蘭經 9 : 111 的評論是處理戰爭的歷史背景的,確實,他用深深的感情信奉著它。 「 所以我現在感覺到的恐懼感就像我正在寫的 (為 9 : 111 寫的) 這些話 」 。在一篇副標題為 「一個非常特殊的契約」 的文章中, Qutb 仿效穆罕默德那樣,斥責全世界不願為主道 (意思是戰爭) 犧牲自己生命的穆斯林。他的指責也體現出一種號召,這號召在近幾代所有 聖戰主義者 頭上不斷地回響:

(經濟) 交易讓我們充滿敬畏。然而,從遠東到遠西到處那些聲稱自己是穆斯林的人卻站著無動於衷,他們不願為在世界上建立真主主權 (即伊斯蘭) 的基本真理而努力奮鬥,他們不願為在世界上消滅那些篡奪了超越人類生命的真主之位的暴政 (即非伊斯蘭政府) 而努力奮鬥。他們不願意為主道而戰鬥,殺敵和犧牲

摘錄的這一小段反映出貫穿他幾大卷經註的神學思想。他假設伊斯蘭是真主主權的基本真理,穆斯林必須願意為了將它強加給全世界而戰鬥。

而且,如古蘭經 9 : 111 末尾經文說的那樣, Qutb 提醒他的 聖戰 同黨說他們要為這 筆 交易而高興,他們應該歡喜地捨棄他們的生命,與充滿處女的樂園 (天堂) 比起來,他們的生命簡直微乎其微。這反映出另一句展示早期的穆斯林渴望戰死的經文。在 625 年吳侯德戰役 (看上面的 61 : 10 至 12 ) 的歷史背景中,穆罕默德告訴他的 聖戰者 : 「 遭遇死亡之前,你們確已希望死亡 」 … (古蘭經 3 : 143 ) 。這意味著殉教者被允許有想在戰鬥中死的願望,而且從邏輯上講,這也等於允許今天的穆斯林自殺 / 謀殺式爆炸者在消滅安拉仇敵的全世界範圍的鬥爭中尋求一種死的手段。事實上,古蘭經 3 : 143 正好是 穆罕默德阿塔 在他書信中所引用的經文,他同樣告訴他的 聖戰者 保持樂觀和喜悅。

最後, Qutb 認為所有非伊斯蘭政府本身都是專制殘暴的政府,因為他們定的規則秩序違背了安拉,違背了祂在古蘭經和伊斯蘭教法 – 源自於古蘭經和穆罕默德言行的律法準則 – 裡所啟示的旨意。 Qutb 從不想到,古蘭經和伊斯蘭教法本質上就是殘暴專橫的。難怪 Qutb 不贊成民主,難怪斬殺無辜平民的約旦大魔頭扎卡維 ( Zarqawi ) 也不主張民主,最近他說民主是邪惡的,他要向民主發起猛烈的戰爭。

總括古蘭經 61 : 10 至 12 , 4 : 74 和 9 : 111 的本質意思可以看出,伊斯蘭殉教的教義,是以侵略戰爭為歷史背景,被置於經濟條款當中。穆斯林通過在聖戰中出賣自己的生命來跟安拉做交易。 作 為回報,信徒得到進入伊斯蘭樂園 (天堂) 的保證。對真主這方面來說,他利用降服者來在全世界傳播他真正的宗教。安拉將建立伊斯蘭和取得終極的勝利。這保證吸引著今天的穆斯林為討伐大撒但和小撒但而賣命。安拉叫他的戰鬥者們為能跟他做交易而 「高興」 ,這也就是說,要受它的鼓舞。

聖經中的殉道

古蘭經 61 : 10 至 12 和 9 : 111 的上下文邀請讀者拿穆罕默德和古蘭經跟摩西 (穆薩) 、律法書 (討拉特) 、耶穌 (爾撒) 和福音書作比較。伊斯蘭主張採用一種新的方式來思考真主 (神) ,以新的方式生活在祂統治下,即伊斯蘭教法 「祝福」 下。我們對三位穆斯林護教者, Qutb 、 Maududi 和優素福阿里 ( Yusuf Ali ),就他們對 9 : 111 的評論做出回答。我們強調,基督教的救贖教義 (因信基督十字架上犧牲而得著恩典) 不是也不會引導人們在神聖的軍事戰爭中故意殉教。伊斯蘭歪曲了福音書 (和律法書) 教導的完全奉獻的積極道路。殉教的主旨對伊斯蘭的優越性提出了質疑。

首先,穆罕默德對律法書 (討拉特) 的認識是有限的,也是困惑不清的。為了企圖澄清他的先知的混亂, Qutb 說舊約聖經命令 聖戰 jihad ,但這些經書被歪曲了,因而 「他們對真主的觀念、和為主道而奮鬥所意味的」 也被歪曲了。 Maududi 也想澄清穆罕默德的混亂,說律法書 (討拉特) 沒有已發展好的天堂觀念 (這一點他也許說對了) 。但是他還說神 (真主) 命令古希伯來人去戰鬥,但他們又曲解了要贏取天堂的原先命令,而希伯來人戰鬥是為了贏得迦南。但 Qutb 和他先知一樣搞錯了, Maududi 的後一個聲稱也是錯誤的。事實情況是第一律法說古希伯來人在摩西 (穆薩) 的帶領下為了潔淨迦南地這樣的特殊狀況下才作戰,但律法書 (討拉特) 決沒有鼓舞去崇拜殉教這樣的死亡經濟以換取進入天堂 – 這一點可以在律法書 (討拉特) 中所謂的 「未發展好」 的有關天堂的教義中得到明證。神 (真主) 並沒有用天堂作交換而買下古希伯來人的命。

而且,穆罕默德在他 「無誤的古蘭經」 中斷言,福音書對耶穌 (爾撒) 和祂的信徒鼓吹死亡經濟,這點他是決然錯誤的。確實,出於對神 (真主) 的深愛和真愛,耶穌 (爾撒) 願意為世人 – 甚至為受穆罕默德屠殺的多神教徒 – 的罪而捨自己的生命,但是,祂從來沒有為祂的信徒樹立殉教者的死亡崇拜觀念,沒有叫他們為追求地上的美譽和天上的樂園而殉教。基督的死是為了保證祂的信徒能上天堂,因此,基督徒沒必要自殺或死於迫害以進天堂,因為這將有辱於基督在十字架上那獨一的救贖。祂就是最後的終極的 「殉士」 ,祂 「殉難」 的果效會轉移到每一個信祂的信徒身上。

優素福阿里在 9 : 111 的經註中 (第 1362 條註釋) 反駮這條救贖之路,聲稱基督徒的基督十字架之死的贖罪觀念是 「墮落的」 ,是伊斯蘭所拒絕的。安拉所想的就是順服,包括 「為主道而戰,既是屬靈之戰,也是肉體之戰。」 我們可以這樣回應優素福阿里,雖然基督教關於贖罪的教義並不是很難明白,但卻很難找到一個穆斯林能完全理解它的意思。如果他確實明白的話,他就不會如此輕易地否認它,把它當作是 「墮落的」 因而也是低等的,尤其是拿它與古蘭經教義 – 為主道而戰鬥、殺人和作為殉教士犧牲 (古蘭經 9 : 111 ) – 作對比的時候。從一世紀到現在所有世代的基督徒,基督教神學根源的新約聖經強調唯有基督藉著祂在十字架上流的血救贖了我們;人類再多的善行都不能拯救自己,當然,為某種 「神的」 事業征戰沙場流血犧牲就更不能了。基督十字架上的贖罪是通往天堂更和平和更可靠的道路。

其次, Maududi 引用馬太福音 5 : 10 ; 10 : 39 和 19 : 29 ,這些章節都說到了捨棄生命和財產的問題。他推論說,福音書也有一些章節規勸基督徒在肉體的方面捨棄他們的生命,所以,新約聖經和古蘭經一脈相承。他所引用的新約經文確實提到,為了神的國甘願捨棄所有的物質財產並且主要在屬靈方面捨棄生命,在嚴峻和致命的迫害之下可能也有肉體方面的死亡,但這些經文不是在血腥的宗教戰爭背景下啟示的。相反,耶穌呼召祂的門徒背起他們的十字架跟從祂 (馬太福音 10 : 38 , 16 : 24 ;馬可福音 8 : 34 ;路加福音 9 : 23 , 14 : 27 ) ,祂還說他們應該天天這樣做 (路加福音 9 : 23 ) 。十字架的比喻意思是無論發生何事他們都必須在每天的基礎上跟從祂,這排除了世俗的殉教,殉教一生只能做一次,另一方面, 「每日殉教」 是持續不斷的。熱愛肉體死亡是被歪曲的說法,它不是那些新約章節中的觀點,那些章節沒有 qital (戰爭) 背景。

有些早期的基督徒殉教,那也是事實,但從來不是在戰爭過程中犧牲;相反,他們是受迫害致死的,因為他們的信息觸犯了聽信息的人和當地當權者,不是因為基督徒 「 為主道而戰鬥:他們或殺敵致果,或殺身成仁」 (古蘭經 9 : 111 ) 。司提反 ( Stephen ) 就是個典型的例子,他是第一個基督教殉教士 (使徒行傳 6 : 8 至 8 : 1 ) 。他被亂石砸死,因為他傳播真理,不是因為他在一場戰鬥中正揮刀砍別人的頭時,不料被躲在身後的一個敵人把自己的頭砍了。在他佈道或死亡之前,他在天堂的位置就已經穩固了,因為基督在十字架上的 「殉難」 就已經拯救了他。

確實,復活的基督預言過士每拿教會的一些信徒會殉難 (啟示錄 2 : 10 ) ,但他們不是為殉難而死在戰爭中,他們是受嚴重與致命的迫害而死。而且,在他們死後,這個新約的教會並沒有 (如穆罕默德對他的麥加迫害者那樣) 組建一兵一卒的軍隊向他們的迫害者發動 聖戰 jihad 。一個人死時愛著殺他的劊子手,這樣好過憤怒地殺那個劊子手。這與穆罕默德所誤導的信仰 – 跟仇敵戰鬥以消除心中的憤怒 (古蘭經 9 : 15 ) – 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有些晚期的基督徒甚至也追求殉教,這也是事實,但不是在軍事戰爭的背景下,而是想贏得名聲。教會正確地譴責了他們。下面的話直接反對伊斯蘭的救贖教義:唯有基督的 「殉教」 才能保證信徒進入天堂;唯有祂在十字架上的終極善行才能鋪那通往神 (真主) 的道路。所以,基督徒沒有 (或不該有) 為進入天堂而自殺或戰死沙場的心理誘因。他需要的只是對基督的信任。

所以頭三個世紀以來,耶穌和祂的門徒僅僅藉著傳道扭轉了世界,而不是藉著用刀劍屠殺 (或者說用刀劍威脅) 反對他們職事的人 – 四世紀帝王君士坦丁和中世紀十字軍的戰爭之路沒有設定新約中基督教的原始準則。另一方面,穆罕默德是伊斯蘭的根本,他說為主道 ( = 戰爭) 殉難而死就能保證進天堂。這兩個宗教一比較就涇渭分明了。基督之路引向生命和光明;穆罕默德之路引向死亡和黑暗。

因此,用命來交換的殉教買賣與虔誠的基督徒 – 甚至與全世界不再認真對待他們信仰的名義上的基督徒 – 完全沒有關係。基督徒想進天堂,當他們接受聖靈 – 神聖的傳承生命的神之靈,不是如穆斯林神學所聲稱的天使加百列 (吉卜利里) – 他們藉著基督的死就可以保證上天堂。

為甚麼基督徒要選擇那次等的天堂之路 – 穆罕默德所教導的 – 在 qital 戰爭中殉教死亡呢﹖完全的奉獻和順服不應該被歪解。反之,完全奉獻和順服於基督是遠遠的更好,因為祂讓人產生對神的愛和真正內在的和平,所以,祂的天堂的真正之路遠遠超越穆罕默德的聲稱和鼎立支持他戰爭的 「啟示」 。基督遠遠超越這渺小可疑的聲稱之上,祂藉著自己的死和復活掃清了通往天堂的道路。

所以,伊斯蘭沒有完善或成就基督教。相反,穆罕默德的宗教是對基督教的損毀和歪曲,向下越滑越遠。


這篇文章是翻譯自 James M. Arlandson 的在線文章 ‘Islamic Martyrdom? What a bargain! The Economy of Death in the Quran'
http://answering-islam.org/Authors/Arlandson/death_economy.htm
Visitors:
Copyright 2002-2011 @ www.yslj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forms of copying other than for private use should get written permiss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版权所有,除作私人用途外,转载需得到作者的书面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