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西哈:彌賽亞

大衛之子,亞伯拉罕之子

 

古蘭經中頭銜的涵義

我知道彌賽亞(就是那稱為基督的)要來;他來了,必將一切的事都告訴我們。約翰福音 4:25

古蘭經賦予爾撒(耶穌)一個非常獨特的頭銜。它稱他為al-Masih,「麥西哈(彌賽亞)」(古蘭經4:172),al-Masihabna Maryam,「麥爾彥之子麥西哈」(古蘭經9:30)和al-Masihu' Isa,「麥西哈爾撒」(古蘭經4:171)。在古蘭經中,這個頭銜出現不少於十一次,並且在每一次都用來指代耶穌。這個頭銜不是賦予伊斯蘭的其他先知,甚至不是給穆罕默德的。更重要的是,它是古蘭經中唯一的一次出現在先知名字前面的頭銜。其他先知並沒有一人的名字能夠與一個特別的頭銜連在一起。只有耶穌有一個特殊的頭銜,麥西哈(彌賽亞),頻繁地出現在古蘭經中。

早期的穆斯林學者經常問,為什麼他,只有他,被賦予一個特殊的頭銜,以及麥西哈(彌賽亞)的意思是什麼。最早的學者,包括Baidawi和Zamakhshari等著名人士,公開承認這是一個外來詞匯的阿拉伯語版本。一些穆斯林學者試圖將其與正常的阿拉伯語單詞聯繫起來並進行相應的解釋,但沒有取得多大成功,幾乎沒有其他著名的古蘭經學者認可。有些人說它與阿拉伯語sah(徘徊,或朝覲)有關,暗示耶穌是一群「朝覲者」的領袖。不出所料,這個建議幾乎沒有得到任何支持,並且被欣然否決了。

認為這個頭銜基於阿拉伯語單詞的一個普遍觀點是認為它來源於masaha這個詞,意思是「摩擦,擦拭,摸或捋」。它與這個單詞具有相同的根字母,mim,sin和hah,但是與它沒有關聯。在古蘭經中,masaha這個詞出現了四次,但在阿拉伯語中沒有任何記錄與某人的頭銜有關,尤其是沒有像耶穌一樣的傑出者有關。伊斯蘭學者再一次否認將這個詞作為al-Masih詞根的可能性。

令人驚訝的是,古蘭經並沒有試圖解釋這個頭銜。就算有的話,既沒有給出任何解釋也沒有說明意義,還不止一次地刻意對它輕描淡寫。它說:「麥西哈絕不拒絕做真主的奴僕,蒙主眷顧的眾天神,也絕不拒絕做真主的奴僕」(古蘭經4:172)。這裡的意思是耶穌只不過是安拉的奴僕,就像他面前的眾天神和其他先知一樣。並沒有解釋這個特別賦予他的獨特頭銜,盡管它暗示著耶穌擁有一個安拉的其他「奴僕」從未擁有過的獨特的功能。另一節經文也提出了同樣的觀點:「麥爾彥之子麥西哈,只是一個使者,在他之前,有許多使者確已逝去了」(古蘭經5:75)。如果它沒有獨特的涵義,那麼為什麼他會被稱為麥西哈爾撒,為什麼麥西哈這個特殊頭銜只用在他身上?

穆斯林學者也經常花費更多的時間來避免認定這個頭銜具有任何獨特性,而不是真正地去解釋它。阿巴斯帝國時代的著名學者阿里·塔巴里(’Ali at-Tabari)說,安拉膏抹耶穌的唯一原因是因為他是「一個蒙福的、被選中的人,因為安拉是他的主」(ar-Radd 'ala al-Nasara,137頁)。然而,在他之前的所有先知都可以這樣描述。耶穌在伊斯蘭文學中一直被認為與安拉的其他使者沒有什麼不同。麥西哈這個與眾不同的頭銜中隱含的獨特性總是被方便地忽略和忽視。據說耶穌確實是歷史上的彌賽亞,但只是像其他先知所做的那樣,他引導他的子民進入安拉的正道。

一些穆斯林學者試圖闡述並給麥西哈這個頭銜提出一個合乎古蘭經的「概念」,並以各種方式對其進行定義,但他們又一次刻意地避免賦予它任何特殊意義。坦率地說,沒有一個學者有辦法給古蘭經中的這個頭銜一個概念,因為這本書本身沒有對它給出任何意義或解釋,也從未試圖將其置於任何一種解釋性的語境中。這只是給予耶穌的頭銜,沒有其他。因為如果古蘭經本身從未以任何方式闡述,那就無法給這個頭銜一個合乎古蘭經的「概念」了。

然而,它在古蘭經中是一個非常獨特的頭銜,用於耶穌不少於十一次,而沒有用在其他任何一個真主的先知身上。再一次,需要注意的是,古蘭經中沒有其他類似的頭銜用於其他的任何人-耶穌是唯一的一個在他的名字前加上特定的獨立頭銜的先知。

然而,在古蘭經中它承認了耶穌具有某些非常獨特特點,他在某種程度上高於安拉的所有其他先知。這顯然是它的涵義,否則為什麼要賦予他這個頭銜呢?或許另一個更難的問題是為什麼古蘭經如此隨意地使用一個沒有特定阿拉伯語含義來限定或解釋的外來詞?古蘭經似乎假定其讀者會熟悉這個頭銜,也熟悉它經常用來描述耶穌。

伊斯蘭歷史上的絕大多數穆斯林學者都承認,這個詞顯然是希伯來語Mashiah的阿拉伯語形式,意思是神的「受膏者」,可能更直接來源於它的敘利亞語翻譯m’shiha。當耶穌出生的時候,猶太人已經預料到了一個彌賽亞的到來,這是一個遠遠超過任何在他之前的先知的特別應許的人物。他的到來在人們的期望中,是神對以色列民族的應許的高潮結論。整個民族期望他作為以色列的君王出現,他將永遠統治國家,並且讓所有敵人都臣服(詩篇2:6-9)。

這個頭銜在基督徒中已經普遍使用,他們將他們信仰的創始人稱為耶穌基督,或者就像他們最早的經文(加拉太書3:22,4:14)稱為基督耶穌,「基督」是希伯來語「Mashiah(彌賽亞)」的希臘語翻譯。古蘭經的麥西哈爾撒就是這個名字和頭銜的阿拉伯音譯,字面意思是「基督,耶穌」或更確切地說是「彌賽亞耶穌」。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古蘭經沒有嘗試解釋這個頭銜-它與耶穌這個名字一起使用在基督徒中非常普遍,人們單純地接受和承認了。

但是,在伊斯蘭的背景下,為什麼古蘭經會稱他為麥西哈,即「那位彌賽亞」,用一個定冠詞來把耶穌和所有其他伊斯蘭的先知區分開來?在使用這種語法結構時,古蘭經表明耶穌是獨一無二的彌賽亞,唯一的、那位彌賽亞。然而,努力從古蘭經本身的任何地方尋找答案都無法獲得答案,因為雖然古蘭經隨意地將這頭銜歸於耶穌,但它並沒有對它下任何定義。人們必須轉向這個頭銜的猶太源頭才能找到答案。

 

猶太經文中的應許的彌賽亞

猶太人對有一個即將到來的彌賽亞(希伯來語,ha mashiah,意為「受膏者」)這信念,始於神對大衛王所作的應許,當時他想建造一座殿宇來榮耀神。神通過先知拿單對他說:「你壽數滿足、與你列祖同睡的時候,我必使你的後裔接續你的位;我也必堅定他的國。他必為我的名建造殿宇;我必堅定他的國位,直到永遠。我要作他的父,他要作我的子;他若犯了罪,我必用人的杖責打他,用人的鞭責罰他。」(撒母耳記下7:12-14)

當大衛的兒子所羅門在耶路撒冷正式建造了第一座宏偉的聖殿,並且統治一個高度繁榮和和平的國家時,那是以色列民族與神的關係最好的時代,以色列人知道他是應許之子,但當他四十年後去世時,整個民族意識到神之前說的是大衛一個更偉大的、將要來的兒子,於是沒過多久人們就開始期待他的到來。他們知道這個領袖,即大衛的子孫,將遠遠超過以色列的任何先知,他將統治一個永恆的國度。

眾人期待的大衛之子被賦予的新頭銜ha mashiah(「彌賽亞」)最初來源於詩篇89篇中的這段經文,在那裡耶和華說:「我已把救助之力(英文為『冠冕』,譯注)加在那有能者的身上;我高舉那從民中所揀選的。我尋得我的僕人大衛,用我的聖膏膏他。」(詩篇89:19-20)即將到來的那一位將是神的「受膏者」,即彌賽亞。這是古蘭經中的頭銜麥西哈(al-Masih)的真正含義。在它最初的猶太來源中,它的意思就是獨一無二的「受膏者」。耶和華繼續說道:「他將呼求我:『你是我的父、我的神,是我救恩的磐石。』我還要立他作長子,作地上君王中的至高者。…我要堅立他的後裔,直到永遠;使他的寶座如天之久。」(詩篇89:26-27,29)

結束時作者宣告:「我不會違背我的約,也不會改變我口中所出的話。我曾指著我的聖潔起過一次誓,我絕不對大衛說謊。他的後裔將長存,直到永遠;他的寶座在我面前如同太陽,又如月亮永遠確立,像是天上確實的見證。」(詩篇89:34-37)它與最初的應許的用語非常相似,猶太人知道將會來的大衛之子將是永遠統治的彌賽亞。

到耶穌的時代,大約一千年之後,猶太人對彌賽亞的期望到了狂熱的地步。幾個世紀以來沒有出現過任何先知,整個民族下了正確的結論,彌賽亞出現的時候到了。但是當他來的時候,他幾乎不是猶太人所期待的「彌賽亞」。雖然他確實出生於大衛的譜系,但他反而在加利利謙卑地默默長大,當他開始行神蹟並且去教導人們時,他看起來不像這個民族所期盼的偉大的受膏的以色列君王。當他被捕被判刑,釘死在十字架上時,猶太人嘲笑他假冒他們所期待的王:「他救了別人,卻不能救自己!他是以色列的王!現在讓他從十字架上下來吧,這樣我們就信靠他!」(馬太福音27:42)

然而,最重要的不是猶太人所期待的,而是當先知預見到彌賽亞的到來時,他們的預言實際上說了什麼。以色列民族隨意地忽略了詩篇89篇的後半部分。它開始說:「但你惱怒你的受膏者,就丟掉棄絕他。」(詩篇89:38)猶太人認為焦點已經轉移,隨之而來的哀嘆讓國家心中有了不安。但是這個詞仍然是一樣的,很明顯,以下經文中提到的這個人與以前提到的以色列榮耀的君王是同一個人。注意這些相似的特點:

1. 在描述中這個人仍然是男性性別

「但現在你就丟掉棄絕他」(第38節),「你拆毀了他一切的籬笆」(第40節),「凡過路的人都搶奪他」(第41節),「你減少他青年的日子,又使他蒙羞」(第45節)。在勝利的段落以及隨後的被遺棄的段落中描述的一直是同一位男性。

2. 再一次,他是耶和華的受膏者

正如神所說的那樣「用我的聖膏膏他」(第20節),所以現在詩篇上寫著「但你惱怒你的受膏者」(第38節)。這裡提到的是同一個彌賽亞,提到他的敵人將在他面前被粉碎,現在提到他是受苦的,甚至是神對自己的惱怒。第一次,而猶太人完全沒有領會這一點,即將來臨的彌賽亞-ha Mashiah-被描述為一個受苦的彌賽亞以及也是一位榮耀的彌賽亞。

3. 他是神的同一個僕人

在預言了即將到來的大衛之子的勝利段落,主說:「我尋得我的僕人大衛,用我的聖膏膏他。」(第20節)在隨後的慘敗的哀歌中,作者說:「你厭惡了與僕人所立的約」(第39節)。整個詩篇講的都是同一個「僕人」。

4. 神繼續提到與他所立的聖約

耶和華在他的勝利宣言中說:「我與他立的約必要堅定」(第28節)和「我必不背棄我的約,也不改變我口中所出的」(第34節)。在隨後的哀歌中,作者說:「你厭惡了與僕人所立的約,將他的冠冕踐踏於地」(第39節)。這是詩篇所說的與同一個人所立的同一個約。

5. 他君尊的冠冕將摘掉

在全勝的段落中耶和華說:「我已把救助之力(英文為『冠冕』,譯注)加在那有能者的身上;我高舉那從民中所揀選的。」(第19節)。接著痛苦的回應:「將他的冠冕踐踏於地」(第39節)。再一次,這裡提到的是戴在同一個受膏的大衛之子頭上的同一個冠冕-有一天他將戴上有永恆榮耀的冠冕,但現在他的冠冕已經被摘掉了。他所有的是荊棘冠冕。

6. 他君尊的寶座同樣將會被推倒

最初,耶和華說:「我也要使他的後裔存到永遠,使他的寶座如天之久」(第29節)。哀歌回應說:「你使他的光輝止息,將他的寶座推倒於地」(第44節)。再一次,神說他的寶座「在我面前如日之恆一般」(第36節),他的寶座現在已經被推倒於地。

7. 他的敵人會歡喜,後來會被擊碎

歌的作者稱:「你高舉了他敵人的右手;你叫他一切的仇敵歡喜」(第42節)。然而,在勝利的段落中,神提到將來說:「仇敵必不勒索他;兇惡之子也不苦害他。我要在他面前打碎他的敵人,擊殺那恨他的人。」(第22-23節)現在可能會嘲笑和譏笑他的同一群敵人,最終會被他踩到腳下。

這篇詩篇是預言彌賽亞的最為權威的經典經文之一,可以清楚地看到受膏者來出現的兩個截然不同的時期。哀歌是過去式,表明彌賽亞的苦難\考驗和羞辱會在他第二次榮耀和勝利的降臨之前。它們會出現在他成為萬王之王的很久之前。猶太人錯過了他們的彌賽亞,因為他們沒有看到,彌賽亞若不是首先被拒絕,被玷污,被擊打和羞辱,就不會進入他的榮耀,也不會作為神永恆國度的統治者出現。古蘭經承認耶穌確實是彌賽亞,它和基督教的經文都宣稱,當受膏者-彌賽亞-來的時候,以色列民族錯過了他。

彌賽亞親自用他自己的話語結束哀歌:「主啊,求你紀念僕人們所受的羞辱,紀念我怎樣將一切強盛民的羞辱存在我懷裡。耶和華啊,你的仇敵用這羞辱羞辱了你的僕人,羞辱了你受膏者的腳蹤」(詩篇89:50-51)。耶穌親自對他自己的門徒說:「基督這樣受害,又進入他的榮耀,豈不是應當的嗎?」(路加福音24:26)

古蘭經承認耶穌是彌賽亞,但它完全錯過了這個頭銜的影響力。它不知道彌賽亞不是一個普通的先知,而是神對大衛說的那一位:「我要作他的父,他要作我的子」(撒母耳記下7:14)。耶和華在同一篇詩篇中對他說:「他要稱呼我說:你是我的父」(詩篇89:26)。彌賽亞是神自己的兒子,大衛的兒子所羅門只是一個影子。

在一段關於彌賽亞的最著名的經文中,先知但以理說:「過了六十二個七,那受膏者必被剪除,一無所有;必有一王的民來毀滅這城和聖所」(但以理書9:26)。這經文中提到的人就是麥西哈爾撒,彌賽亞耶穌,但語境是在他第一次出現時作為神受苦的僕人。在以色列民族忽視並拒絕彌賽亞之後僅僅四十年,他將會被「剪除」(他被釘在十字架上並被殺死),他將「一無所有」(他將被埋葬而不留下遺產),城市(耶路撒冷)及其「聖所」(聖殿)將被摧毀。

但關於彌賽亞的預言是不是只談到一個凡人的兒子,即大衛的兒子所羅門?耶穌時代的猶太人是交換著使用「基督」和「大衛的兒子」這兩個詞的(馬太福音22:42,約翰福音7:42)-詩篇89章中提到的受苦僕人怎能成為彌賽亞呢,尤其是在大衛兒子所羅門統治的時期,以色列民族長期處於和平和不受干擾的良好狀態,所羅門很難聯繫到或不可能是一種謙卑且受辱的僕人,在軟弱和明顯失勢中死於暴力?我們將看另一個應許的兒子,一個猶太人完全錯過的兒子,他第一次降臨時遭受痛苦和拒絕,在許多個世紀之後作為榮耀的大衛之子再來。

 

彌賽亞耶穌:大衛的兒子,亞伯拉罕的兒子

使徒馬太在他的福音書開頭說:「亞伯拉罕的後裔,大衛的子孫,耶穌基督的家譜」(馬太福音1:1)。他不僅把耶穌的家譜追溯到大衛,還追溯到亞伯拉罕(馬太福音1:2)。為什麼他會說彌賽亞耶穌不僅是大衛的兒子(當時的猶太人認為只有他是),還是亞伯拉罕的兒子?

答案非常簡單-在以色列的先祖、先知和君王的歷史中神曾應許給他們兩個兒子。他對大衛說:「你壽數滿足、與你列祖同睡的時候,我必使你的後裔接續你的位;我也必堅定他的國。他必為我的名建造殿宇;我必堅定他的國位,直到永遠。」(撒母耳記下7:12-13)所羅門是應許的兒子,是從他身體中出來的兒子,但他只是預示和預表著那位還未來到的更偉大的大衛之子,當耶穌開始他事工的時候猶太人正熱切期待的那一位。

但是神同樣應許給亞伯拉罕另外一個唯一的兒子,神對他說話時提到他的妻子撒拉:「我必賜福給她,也要使你從她得一個兒子。我要賜福給她,她也要作多國之母;必有百姓的君王從她而出。」(創世紀17:16)。兒子如約出現了,以撒,但他同樣只預示並預表了將來的亞伯拉罕更偉大的兒子,他將完成以撒一生所代表和預表的一切。像耶穌一樣,以撒的誕生也很獨特。他出於一個超過百歲的男人(亞伯拉罕)和一個在她生育年齡從未生過孩子的女人(撒拉)。以撒是「按著聖靈生」的,相反的是,以實瑪利則以完全自然的方式出生的,「按著血氣生的」(加拉太書4:29)。

神曾向亞伯拉罕應許,地上的萬國都必因他的兒子得福(創世紀18:18)。但是,當他的兒子還只是一個小男孩,小到根本不能生育任何後代時,神對亞伯拉罕說:「你帶著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你所愛的以撒,往摩利亞地去,在我所要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獻為燔祭。」(創世記22:2)亞伯拉罕想知道如果他的兒子在他能夠生育後代之前就被殺死火化了,那麼神的應許(他的妻子將成為「多國之母」)要如何實現呢,但他決不會對神失去信心。在「神的言語句句都是煉淨的」(箴言30:5)前提下,他相信以撒會從死裡復活,征服死亡,之後所有跟隨他的國必因他得祝福。「他以為神還能叫人從死裡復活;他也彷彿從死中得回他的兒子來。」(希伯來書11:19)

但是當他們上山時以撒問亞伯拉罕祭品,亞伯拉罕回答說:「我兒,神必自己預備作燔祭的羊羔」(創世記22:8)。他實際上是在對他說:「我的兒子,你將成為祭品,但鼓起勇氣;你只是預表神自己的兒子,他將為全世界的救贖而獻祭。」以撒的出生是獨一無二的,但在他從死中復活並成為萬國的祝福之前,首先要作為贖罪祭(燔祭的目的)而犧牲。在這一點上,他預言了彌賽亞-即受苦的彌賽亞-的第一次降臨,他將成為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的罪孽(約翰福音1:29)。當神取消獻祭並用一隻公羊代替以撒的位置時,亞伯拉罕知道他不會是那個會將救贖帶給全世界的人。

亞伯拉罕意識到他的兒子以撒只是預表了亞伯拉罕的將來會降臨的更偉大的兒子,就像許多世紀之後的所羅門一樣,會預表著彌賽亞的第二次降臨來永遠統治神的國度,​​預表著大衛將來的更偉大的兒子。這就是為什麼馬太說彌賽亞耶穌(麥西哈爾撒)是大衛的兒子和亞伯拉罕的兒子。當彌賽亞降世為人,並成為拿撒勒人耶穌的時候,他成就了即將到來的受苦難的彌賽亞的每一個預言,在詩篇89:38-51中的哀歌中以強烈的言辭描述過,而且他將最終成就神對亞伯拉罕之子的應許。

這就是為什麼耶穌說:「你們的祖宗亞伯拉罕歡歡喜喜地仰望我的日子,既看見了就快樂」(約翰福音8:56)。他從來都沒有對大衛說同樣的話,因為大衛預見到他作為天國的彌賽亞以永恆的榮耀再次降臨的那一天,預見到了尚未到來的基督降臨。雖然耶穌沒有成就大衛之子-榮耀的彌賽亞-的應許,但在他第一次來到世上時,他確實實現了關於亞伯拉罕之子-受苦的彌賽亞-的每一個預言。

古蘭經承認彌賽亞就是耶穌,他的到來在許多預言中都有提到,說預言的就是神自己。例如:「看哪,我的僕人-我所扶持所揀選、心裡所喜悅的!我已將我的靈賜給他;他必將公理傳給外邦。」(以賽亞書42:1)基督教的經文證實這個預言成就在耶穌身上(馬太福音12:18)。在另一節經文中,我們再次聽到神說:「日子將到,我要給大衛興起一個公義的苗裔;他必掌王權,行事有智慧,在地上施行公平和公義。」(耶利米書23:5,耶利米書33:15再次提到)。又說:「我必使我僕人大衛的苗裔發出…並要在一日之間除掉這地的罪孽」(撒迦利亞書3:8,9)。

以賽亞對這些預言非常熟悉;他知道即將到來的苗裔,作為君王永遠統治的彌賽亞,正是所應許的大衛的兒子。他期待著他將公正和公義帶回地上的大日子。所以,當神再次對他說話時,以賽亞並不感到驚訝,並且說:「我的僕人行事必有智慧,必被高舉上升,且成為至高。」(以賽亞書52:13)「啊,是,」以賽亞會回應說,「我知道這話-預言偉大僕人的到來,他是應許的彌賽亞,榮耀的大衛之子。」

但後來他馬上聽到了這樣的話:「許多人因他驚奇;他的面貌比別人憔悴;他的形容比世人枯槁」(以賽亞書52:14)。以賽亞的思路被打斷了。這也是熟悉的話,在詩篇89和其他經文中出現過關於苦難僕人的哀歌,形象地描繪了他被徹底羞辱的畫面,與他剛剛聽到的關於將要被高舉上升到永恆成就上的僕人的話語形成鮮明對比。然而,在他認真思量這種對比之前,他聽到主補充說:「他必洗淨許多國民;君王要向他閉口。因所未曾傳與他們的,他們必看見;未曾聽見的,他們要明白。」(以賽亞書52:15)

以賽亞驚呆了。從關於偉大的大衛之子的預言(「他將被高舉上升」)轉到被羞辱的亞伯拉罕之子(「他的面貌比別人憔悴」),又流暢地順勢回到榮耀的大衛之子(「君王要向他閉口」)。以賽亞立即看到了這一點-榮耀的大衛之子和謙卑的亞伯拉罕之子將會是同一個人!他還意識到亞伯拉罕之子,即受苦的彌賽亞,在他作為大衛的兒子,榮耀的彌賽亞(預言,像往常一樣,用的是將來時態)再來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他的第一次降臨會以相對默默無聞的方式(也照常,用的是過來時態)。

甚至在耶穌時代之前的很多個世紀,猶太民族只是在尋找大衛之子,那個應許給整個民族的彌賽亞,他們相信有著彌賽亞親自作神的永恆國度的君王,這將使猶太民族在永恆繁榮的時代成為地球上最偉大的民族。以賽亞知道這一點,當他完全理解到這個預言的影響時,他震驚了!他驚訝地寫道:「我們所傳的有誰信呢?耶和華的膀臂向誰顯露呢?」(以賽亞書53:1)他知道,當彌賽亞第一次以默默無名的方式來時是受苦並被拒絕的,猶太民族會錯過他的。猶太人忘記了神曾應許過兩個兒子,一個是給亞伯拉罕的,藉著這個兒子的獻祭世上的萬國都將受到祝福,另一個是給大衛的,他將永遠統治神的永恆國度。

從那時起,在猶太人的經文裡最著名的預言之一,以賽亞尤為強調「他的面貌比別人憔悴」,而不是「他將被高舉上升」和「他必洗淨許多國民」這些話。以賽亞忽略了大衛之子榮耀的彌賽亞的預言,僅僅關注於即將到來的受苦的彌賽亞-亞伯拉罕之子。他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知道,如果這個國家在亞伯拉罕的兒子來的時候沒有認出他,那麼當他最終以應許的大衛之子重新出現在榮耀中時,他們也決不會認識他或接受他。

以賽亞開始用盡可能最簡潔的語言表達,這樣就沒有人能說事先沒有得到警告或事先不知曉了。他開始寫道:「他在耶和華面前生長如嫩芽,像根出於乾地。他無佳形美容;我們看見他的時候,也無美貌使我們羡慕他。他被藐視,被人厭棄;多受痛苦,常經憂患。他被藐視,好像被人掩面不看的一樣;我們也不尊重他。」(以賽亞書53:2-3)然後他繼續地強調為什麼亞伯拉罕的兒子將成為受苦的彌賽亞,在相對默默無名的情況下被拒絕。

以賽亞一開始寫道「我們卻以為他受責罰,被神擊打苦待了」,但他補充說,他並不是為自己的罪而受苦,也不是其他邪惡勢力的倒楣無助的受害者。他說:「他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以賽亞書53:4)。他為我們受苦,將我們從自己的罪中拯救出來。以賽亞繼續說:「哪知他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他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以賽亞書53:5)。他非常清楚明確,毫不含糊地總結了他的哀歎:「我們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他身上。」(以賽亞書53:6)

以賽亞不是在講以色列民族,也不是在歌頌以色列民的一個受苦的僕人,就如那些不能接受這種顯著觀點的人會希望我們這樣相信。以賽亞從頭到尾講的都是開頭所說的那句話,「看,我的僕人,」這與早先在耶利米書和撒迦利亞書的其他段落中提到的被稱之為苗裔的是同一個僕人。以賽亞講的是彌賽亞,但他只專注於作為應許的卑微的亞伯拉罕之子的彌賽亞的第一次降臨。他確切地解釋了這個彌賽亞將如何成為各國的祝福-為他們的過犯犧牲自己的生命,以至於,當他作為應許的大衛之子再來時,他們可以在他的永恆國度裡有份。

在這章的餘下篇幅裡,以賽亞的預言和順序的準確性簡直令人難以置信,他概述了受苦的彌賽亞如何為我們的過犯犧牲。一些預言以及應驗如下:

1. 他會像沉默的羔羊一樣被宰殺

以賽亞說:「他被欺壓,在受苦的時候卻不開口 ;他像羊羔被牽到宰殺之地,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他也是這樣不開口」(以賽亞書53:7)。當耶穌在大祭司面前被誣告時,他問他什麼都不回答嗎,我們讀到經上寫著「耶穌卻不言語,一句也不回答。」(馬可福音14:61)當猶太王希律王同樣質問他時,他又一次「一言不答」(路加福音23:9)。在彼拉多面前,當面對猶太人的指責時,巡撫對他說:「你看,他們告你這麼多的事,你什麼都不回答嗎?」但是「耶穌仍不回答,以致彼拉多覺得希奇」(馬可福音15:4-5)。

2. 他將與財主同葬

以賽亞後來繼續說:「他雖然未行強暴,口中也沒有詭詐,人還使他與惡人同埋;誰知死的時候與財主同葬」(以賽亞書53:9)。四部福音書全部都講述了亞利馬太的財主約瑟的故事,他求耶穌的身體並要把他安放在他自己的、從岩石中鑿出來的新墳墓裡(馬太福音27:59-60等)。約翰記錄彼拉多三次向祭司長和周圍的人宣佈:「我查不出他有什麼罪來」(約翰福音18:38;19:4,6)。其中一個與耶穌同釘十字架的強盜,對另外一個同釘十字架的強盜說:「這個人沒有做過一件不好的事」(路加福音23:41)。他「未行強暴」,嘴裡「沒有詭詐」。

3. 他會從死裡復活

以賽亞說:「耶和華卻定意將他壓傷,使他受痛苦。耶和華以他為贖罪祭。他必看見後裔,並且延長年日。耶和華所喜悅的事必在他手中亨通。他必看見自己勞苦的功效,便心滿意足。有許多人因認識我的義僕得稱為義;並且他要擔當他們的罪孽」(以賽亞書53:10-11)。基督教的經文一致證明他在被釘十字架後的第三天從死裡復活。

4. 他會為那些與他同釘十字架的人代禱

以賽亞總結說:「因為他將命傾倒,以致於死;他也被列在罪犯之中。他卻擔當多人的罪,又為罪犯代求」(以賽亞書53:12)。耶穌在兩個罪犯之間被釘在十字架上(他「被列在罪犯之中」),他立刻向父神祈禱「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他「為犯人代求」,在這種情況下是將要和他一起釘在十字架上的人)-路加福音23:33-34。

以賽亞書整章集中討論受苦受難的亞伯拉罕之子,不僅說明他為什麼要受苦(他「受鞭打、從活人之地被剪除,是因我百姓的罪過」-以賽亞書53:8),還提到他被獻祭的那一天,這些事是如何展開的。以賽亞知道以色列民族如果不明白為什麼他第一次來的時候陷入軟弱和苦難中,他們就會錯過彌賽亞,所以他專注強調神對他說的話「他的面貌比別人憔悴」,而不是他最終要被高升高舉和得榮耀的預言。

從猶太教和基督教的經文中,我們可以看出為什麼耶穌確實是那將要來的彌賽亞,這是古蘭經欣然承認的事實。但古蘭經遺漏的了他受膏的全部目的。受膏者,麥西哈,彌賽亞,神的兒子,將以肉身進入世界,作為一個默默無名的角色。他不是猶太人自己所知道的普通先知-他將來要永遠統治神的永恆國度。但是他第一次來到這個世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打開了一道門,這樣,憑著信他,無數人的罪孽得到寬恕,成為他永恆王國的一份子。

再一次,為了讓穆斯林支持耶穌只是先知、與前人無異的先知的這個論點,古蘭經講了很多關於耶穌的特點。古蘭經欣然承認他生命中有太多獨特的特徵,證明他是古蘭經強烈否認他的那個人-神的兒子,成了肉身,由一個處女所生,一生從未犯過罪,回到他來自的地方即天堂,繼續活在屬天的榮耀中,他是神在幾世紀之前向亞伯拉罕和大衛所應許的彌賽亞。本書的結尾,我們將查看古蘭經中關於耶穌的另外兩個描述,再次強調,古蘭經不僅僅認為耶穌是一位先知,而且他們都承認他是從天上來的,來自神自己的寶座。

這篇文章翻譯自John Gilchrist的在線文章「Al Masih: the Messiah」

http://www.answeringislam.info/authors/gilchrist/jesus/chapter8.html


Visitors:
Copyright 2002-2011 @ www.yslj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forms of copying other than for private use should get written permiss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版权所有,除作私人用途外,转载需得到作者的书面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