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中人的概念

(僅摘錄部分)

彼得·里德爾(Peter G. Riddell)

 

1.緒論

在預備研究各種各樣關鍵的伊斯蘭角色和人物方面,已經花費了大量的筆墨:真主、天神、各個先知(包括穆罕默德和耶穌),等等。但很少有人關注古蘭經及其相關文獻中對人類的看法。本文將首先概述古蘭經和聖訓的關鍵人類學詞彙。然後將探索各樣不同的伊斯蘭學術方法,用以解釋作為人類意味著什麼:創造以及其目的;人類及其性質;圍繞自由意志的辯論;罪;人類與真主之間的關係,等等。本文還將辯論當代辯論的各種問題:人的尊嚴、避孕、墮胎、克隆和去人格化(de-personalization)【人格解體】【1】。

穆斯林的核心的例行儀式職責體現在五大支柱(Five Pillars)(善功):宣講信條(清真言)【念功】;強制性的每日禱告【拜功】;慈善捐贈【課功】;在齋月裡禁食【戒功】;如果他們有能力的話,一生中要到阿拉伯的聖地朝聖一次【朝功】。此外,一些穆斯林思想家和學派將聖戰(jihād)作為第六個善功,同時也伴隨著這個詞在現代世界的首要應用的辯論。大多數穆斯林都學習這些善功,他們被教導要深刻牢記,履行這些善功是在審判日得到有利結果的先決條件。

此外,穆斯林被要求堅持信仰的核心規條:相信真主、天神、降示的天經、先知、復活日和審判日,以及真主的法令。古蘭經提供了大多數善功和信仰的簡明清單:

古蘭經2:177你們把自己的臉轉向東方和西方,都不是正義。正義是信真主,信末日,信天神,信天經,信先知,並將所愛的財產施濟親戚、孤兒、貧民、旅客、乞丐和贖取奴隸,並謹守拜功,完納天課,履行約言,忍受窮困、患難和戰爭。這等人,確是忠貞的;這等人,確是敬畏的。【2】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這些善功是為穆斯林群體所設立的,並且信仰的規條明確說明了關於真主的本質,天神,先知,降示的天經,審判日和真主的法令穆斯林群體應該相信什麼,但在這些職責和信仰中沒有詳細解釋關於他們自己的本質穆斯林應該相信什麼。這些善功和信仰並沒有明確說明作為人類意味著什麼。本文所關注的重點就是這個問題。

 

2.古蘭經和聖訓中的人類學詞彙與人的概念的來源

在探討伊斯蘭學者對「人」的概念的思考和辯論的歷史之前,一件很有益處的事情是首先確定古蘭經和聖訓中使用了哪些阿拉伯語術語來代表完整語義範圍內的「人」概念。

主要文本裡使用了幾個與「人」的概念相關的阿伯語術語:shakhṣ,insān/an-nās,nafs/anfus,rajul/rijāl,和wajh/wujūh。上下文通常在決定相關經文中使用哪個術語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2.1 Shakhṣ

詞根sh-kh-ṣ在古蘭經(古蘭經14:42寫作「tashkhaṣu」;古蘭經21:97寫作「shākhiṣatun」)中出現了兩次【3】,它表示「定睛於恐怖,就如眼睛的注視」【4】。在古蘭經的用法中,它並不表示「一個單獨的人」。

穆斯林·本·哈亞爾(Muslim b. al-Ḥajjāj)(卒於875/261年)的聖訓文集包括以下內容:「沒有人【wa lā shakhṣ】比真主更喜愛讚美,為此緣故真主應許了樂園。」(wa-lā shakhṣa aḥabbu ilayhi al-midḥatu min allāhi min ajli dhālika waʿada Allāhu)【5】萊恩(Lane)的解釋如下:「【shakhṣ】在這裡隱喻地用於【dhāt-本質】,或者意思是,一個人【shakhṣ】不應該比真主更要求絕對忠實和崇敬。」【6】在穆斯林的聖訓文集中,shakhṣ的用法指的是真主,這種用法最好被理解為隱喻,而不是實際存在。

然而,在後古蘭經文學和現代阿拉伯語變體中,通常使用的就是shakhṣ的這方面的意思。萊恩將其記錄為表示「身體,或者一個人的軀體的或肉體的形式,或形象或實質,(…)」,導致它成為「人自己;人的自我或人;(…)一個存在;一個獨立個體」的普遍形式。因此,根據萊恩的說法,它是nafs的同義詞。【7】

 

2.2 Insān/an-nās

在古蘭經中,詞根「-n-s」以各種形式出現了97次。【8】舉個例子,an-nās出現在古蘭經2:224:「【信士們,】你們不要為自己的盟誓而以真主為障礙,以致不能行善,不能敬畏,不能調解【眾人(an-nās)】。真主是全聰的,是全知的。」

潘利斯(Penrice)的古蘭經詞典解釋說,這個詞的意思是表示「人們,眾人;一個集體名詞,被認為是(insān)一個人,人類存在(…)的複數形式。」在這個意義上,它與希伯來語的īsh/anashīm(人/眾人)是同源詞。

潘利斯繼續說道:「據說它也囊括了精靈(Genii)和惡靈(evil spirits),但我想不起古蘭經中有這樣的段落記錄過這種使用方式。」【10】作為一個涵蓋精靈(jinn)和人類的通用術語an-nās的語義延伸,是不太可能限於古蘭經的語境,因為在古蘭經114:6中有明確的區別,這一章本身被稱為世人(拿斯)章(Sūrat an-nās),「你說:我求庇於世人的主宰,世人的君王,世人的神明,免遭潛伏的教唆者的毒害,他在世人的胸中教唆,他是屬於精靈和人類的。」

 

 

【注釋】

【1】本文代表了在20年的時間裡斷斷續續在各種情況下進行的一項研究項目的頂點。之前關於研究進展的報告以作者的文章形式出現在《福音季刊》(Evangelical Quarterly)和《南亞宗教與哲學評論》(South Asian Review of Religion and Philosophy)學術期刊上,兩者都列在參考書目中。本文中使用的分析框架在本研究項目的整個存在期中以各種版本進行了試驗。

https://doi.org/10.1515/9783110756715-004

【2】除非另有說明,本文中所有古蘭經文本的英文翻譯將取自阿卜杜勒·哈勒姆(Abdel Haleem),M. A. S.,《古蘭經:新譯本》(The Qurʾān: A New Translation),牛津:牛津大學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4年。

【3】墨爾本神學院(Melbourne School of Theology),古蘭經工具(Qur’an Tools),https://qurantools.mst.edu.au/auth/login.php(2022年4月8日訪問)。

【4】潘利斯(J. Penrice),《古蘭經詞典與詞彙》(A Dictionary and Glossary of the Koran),倫敦:King & Co.,1873年,76頁。

【5】穆斯林·內薩布里·哈亞爾(Muslim b. al-Ḥajjāj an-Naysābūrī),「穆斯林聖訓,19冊,聖訓22」,線上發表:Sunnah.com,https://sunnah.com/muslim/19/22(2022年4月8日訪問)。本文中聖訓引用的阿拉伯語文本均來自sunnah.com網站。同一網站上這些引用的英文翻譯已由作者進行了大量修改。

【6】愛德華·萊恩(Edward W. Lane),《阿拉伯-英語辭典》(An Arabic-English Lexicon),第4卷,倫敦:威廉姆斯和諾蓋特出版社(Williams and Norgate),1872年,1517頁。

【7】萊恩,《辭典》,第4卷,1517頁。

【8】墨爾本神學院,古蘭經工具,https://qurantools.mst.edu.au/auth/login.php(2022年4月8日訪問)。

【9】布朗(Brown F.),《新布朗司機·布里格斯·格塞紐斯希伯來英語辭典》《新版布朗·德里弗·布里格斯·格塞紐斯希伯來語和英語辭典》(The New Brown-Driver-Briggs-Gesenius Hebrew and English Lexicon),麻塞諸塞州:亨德里克森出版社(Hendrickson Publishers),1979,35-36頁。

【10】潘利斯,《字典》,152頁。

 

這篇文章翻譯自Peter G. Riddell的在線文章「The Concept of Person in Islam (excerpt only)」

https://www.academia.edu/108589194/The_Concept_of_Person_in_Islam_excerpt_only_

Visitors:
Copyright 2002-2011 @ www.yslj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forms of copying other than for private use should get written permiss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版权所有,除作私人用途外,转载需得到作者的书面许可。